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独山县,网络主播的团队正将200斤板栗、50斤大米、20斤青椒逐一分类打包。每天下午6点,快递车准时驶离这个距离县城不足5公里的村庄,载着稻香、果香奔向全国市场。“过去只能背到县城卖,损耗大还卖不上价,现在通过交易中心或者电商平台,订单量翻了三倍。”村委会主任望着满载的货车感慨。这个盛产水稻、葡萄、茶叶的村落,曾因物流成本高、电商基础薄弱陷入“丰产不丰收”的困境,直到贵州华夏生态交易中心搭建的流通网络,让山货出山有了新路径。
村播破局流量变销量,山货触网新生
2024年,贵州省商务厅“村播大行动”在拉林村落地,为乡村电商注入源头活水。驻村第一书记回忆:“起初村民担心发货量不足、物流成本高,直到交易中心联合物流企业推出‘集单配送’模式——单村日发货量满500单即可享受冷链运输折扣,运费直降40%。”电商中心不仅打通了物流堵点,让农户从“田间地头”走向“直播镜头”。
冷链织网百仓联动,激活全国大市场
在山东金乡,某冷链仓储企业负责人正调度冷库资源,为即将到来的大蒜交收季做准备。“交易中心在我们这里设立了交收专区,提供‘仓储+金融+质检’一站式服务,大蒜存储周期延长了30天,融资成本降低了25%。”目前,贵州华夏生态交易中心已在全国大蒜、辣椒主产区布局108个交收仓库,形成覆盖华北、华东、华南的冷链网络。这种“产地仓+销地仓”的联动模式,让贵州辣椒从采摘到进入成都超市的时间缩短至48小时,鲜度损耗控制在3%以内。
生态赋能枢纽崛起,打造万亿级平台
作为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载体,贵州华夏生态交易中心自2022年成立以来,始终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为使命。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单株活立木确权交易,让林木资源变成可流通的“绿色资产”;联合质检机构建立生态产品标准体系,使贵州天麻、刺梨等农产品获得进入高端市场的“通行证”。
在“双碳”目标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双重驱动下,贵州华夏生态交易中心正以创新之力破解“生态产品难度量、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的四大难题。从拉林村的直播间到金乡的冷链仓,从单株林木的确权证书到跨区域的碳汇交易,这座生态桥梁不仅让黔货出山有了底气,更让绿水青山成为可量化、可交易、可持续的“幸福不动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