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周前有人曾经问我:
CK,你对得到和混沌大学怎么看?
我跟着学习了很久,为什么感觉没有提高?
这也是CK犹豫了两周才写这篇文章的原因。
现在的问题在于专家们知识传授的方式和用户们学习知识的心态出现了偏差。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知识付费这个话题。
看到上面这个标题是不是很熟悉?是不是有很多人也买过这样的课程。
实话实说,CK也买过一个30天的声音课程。
结果是显而易见的,起码不会是跟着一个课程每天练习半小时就能够改变的。
那么为什么我们会购买这样的课程,答案只有一个:焦虑
想想那些比自己小就已经功成名就的创业者,对比下自己,很多人会感慨为什么那个人不是我?
那些没有耐心学习、渴望通过最少的时间和努力能够掌握某种技能,帮助自己摆脱现在的境遇,甚至一夜成名。
众所周知,学习是一个长时间刻意练习的过程。
如果希望坚持30天、每天半小时就能熟练掌握某种技能,是显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这种周瑜打黄盖的事情,谁也不要说谁是谁非。
很多人肯定不同意CK的第一个观点,因为他们很努力的反复收听,直到觉得自己听懂为止。
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听懂了没有提高呢?
换而言之:听懂了和我会了是不同的两码事。
CK的问题是:看懂这段文字并不难,只要对照一本中医穴位书就可以轻松做到。但是看懂了后的你是否也学会了乔峰的武功呢?
听懂了和我会了为什么会差异那么大?这是与我们参与学习体验的不同方式决定的。
- 娱乐区:用户被知识所吸引,但是由于被动参与的心态,导致参与的程度很浅。
- 教育区:用户同样是被知识所吸引,但能忍受反复练习的枯燥,深度参与学习中
- 逃避区:用户主动沉浸到学习中,感受到学习乐趣,并以熟练掌握该技能而自豪
- 审美区:用户被知识深度吸引,但是没有主动参与其中,更多是种精神上的欣赏
每个人都经历过学生时代,每一门课程的进步都不仅仅停留在听讲之上,更多的是通过课时作业的不断练习最终达到巩固掌握的阶段。
实话实说,涂梦珊老师的声音课程很不错。但是很遗憾,CK坚持了一半就放弃了。
相信这是很多人共同的经历,渴望通过知识付费改变但是无法坚持到底。
- 耐性问题:用户连坚持30天的耐力都没有,这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
- 效果预期:用户发现学习效果距离预期差距很大,没有动力继续坚持
- 时间安排:用户时间安排随意性很大,没有预留整块时间专供学习
- 需求强度:用户对于课程需求强度不足,容易放弃安排,其他的事情
实际上涂梦珊老师的课也有社群教学的,但是依然有像CK这样的用户应付了事或者中途放弃。
根据实际调研,能够认真完成知识付费课程并在课程后继续不断练习的用户比例微乎其微。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相比依靠自觉,参加社群相互督促完成任务的效率会更高。
但是仅仅依靠社群是远远不够的。
- 外在动机为主:外在动机强大到驱使我们不得不完成任务,否则将面临巨大的损失。
- 内在动机为主:内在动机激发我们想要完成任务的强烈愿望,愿意付出努力完成它
遗憾的是,知识付费行业目前流行的速成风,是在利用用户渴望改变的冲动性完成收费。
冲动过后的用户无法维持长期学习的内在动机,因此大多数用户学习效率不高是必然的。
学习的源动力依然是自发主动的主观内在动机。
现有的知识付费课程分为两类:
一类是知识点提取。一类是不会错的大道理。
CK认为是利大于弊的。外部刺激可以帮助我们突破思维盲区。
目前知识付费用户的学习动机是CK反对参加知识付费的另外一个很重要的理由。
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知识的学习本身就是一个时间积累和刻意练习的过程。
希望持续学习与我们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