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汽车”下一站:分时租赁

共享单车风靡大街小巷之际,共享经济也为各路资本所热捧。共享充电宝、共享篮球、共享储物柜、共享雨伞、共享健身房,甚至还出现了共享马扎,琳琅满目,应有尽有。然而,从现有的项目特点来看,共享经济背后的商业逻辑本质上是分时租赁。

共享单车风靡大街小巷之际,共享经济也为各路资本所热捧。共享充电宝、共享篮球、共享储物柜、共享雨伞、共享健身房,甚至还出现了共享马扎,琳琅满目,应有尽有。然而,从现有的项目特点来看,共享经济背后的商业逻辑本质上是分时租赁。

在共享经济此起彼伏的当下,“共享汽车”并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随着在线出行领域的格局初定,滴滴、优步等巨头引领的“共享汽车”模式已经获得了市场的验证——基于对闲置社会车辆的整合,通过统一的在线平台进行管理,私家车主可以在空闲时间为乘客提供共享出行服务。

然而,共享汽车的产业逻辑远不止于此。在新能源电动车不断进入市场的大背景下,新能源电动车的分时租赁市场正在迎来爆发。今年年底到明年年初,中国的新能源车分时租赁领域的电动车数量会达到4-5万辆规模。根据现有的增长趋势判断,到2020年,用于分时租赁的新能源电动车会突破100万辆。

早在2012年,我就开始接触新能源电动车行业。2013年,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发展改革委四部委发布了《关于继续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和补贴政策。同年,上海市政府向国家四部委申报了《上海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实施方案(2013-2015年)》并获得批准。随后推广力度加大,制定了13000辆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方案。2014年以来,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等地方的新能源汽车鼓励政策也纷纷出台,支撑了新能源汽车的增速发展。在这层意义上,新能源电动车的发展已经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层面。

值得注意的是,5年之前,欧洲已经有一家公司叫Autolib,专注于小型电动车的分时租赁,成绩斐然。在这层意义上,新能源电动车的分时租赁商业模式已经在国外有了很好的验证。但在当下的中国,这是一个被相对忽视的市场。

爆发的前夜

2008年,我离开了罗兰贝格咨询公司,前往美国天宝导航有限公司在中国的子公司担任战略总监。在此之前,我在罗兰贝格工作了4年。

美国天宝是一家纳斯达克上市公司,于上世纪90年代末进入中国市场。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很多业务开始积极与国际接轨。与此同时,天宝开始拓展车载信息服务(Telem-atics)业务。当时,中国的车载信息服务(Telematics)技术发展很快,中国也已经有了物联网和车联网的概念。通过分析中国本土市场,我们明确了车载信息服务业务的战略——通过在中国本土寻找合作伙伴来实现业务落地。

目前,国内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服务提供商一直是我们服务的大客户之一,他们是一个2C端的服务商,主要业务是新能源电动车的分时租赁运营。如今,这家公司在国内某一线城市已经拥有近6000辆车,布局了3000多个网点。在每一个网点租车都是无人值守模式,用户通过手机APP即可完成取车和还车。从2012年开始,我们就与这家公司合作,由美国天宝负责系统和硬件研发,致力于共同打造一个无人值守的新能源车分时租赁平台。经历了近3年的研发投入期,业务在2015年下半年已经逐步落地。

然而,2015年下半年开始,美国天宝的全球业绩出现下滑,公司遂从2016年开始进行业务重组。当时天宝中国的车载信息服务业务虽然规模不断增长,但考虑到盈利能力的限制,公司遂决定对车载信息服务业务进行剥离。

此前,我一直在跟进中国区的总体业务,并在车联网相关领域投入了大量精力。当时我的判断是,一方面,新能源汽车产业有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另一方面,车联网相关技术已开始成熟。更重要的是,新能源电动车分时租赁的商业模式也已经在国内外得到了初步的验证。于是,我通过技术收购的方式获得了所有和新能源电动车分时租赁相关的技术知识产权,同时保留了核心技术团队,独立成立了新公司,并继续服务于已有的客户。

行业格局

2016年下半年开始,整个新能源车分时租赁行业迎来了井喷式的发展。以我们最大的客户为例,他们在2016年下半年拥有近5000辆车,新增的新能源汽车数量超过了过去4年半的总量。2017年,他们原计划将新能源车总量提升至20000辆,现已将目标调整为25000辆。目前,这家公司是中国乃至全球新能源车分时租赁领域的行业第一,占领了全国近60%的市场份额,而我们也成为了这家公司在分时租赁系统领域唯一的技术服务商。

独立后的北京天宝希格斯相当于一个综合技术服务商。基于先期投入的技术成果,我们会授权B端客户租用我们研发的车载控制系统。如果将一辆新能源车类比为一台电脑,我们的车载控制系统就相当于应用于车辆的Windows或者iOS。B端客户在租用系统的同时,也会采购我们自主研发的硬件。基于系统和硬件,我们也会附带提供B端的SaaS管理软件和C端的手机APP软件。

在具体的应用场景中,C端用户可以通过APP预定一辆新能源汽车,在特定网点取车时,手机蓝牙和车载蓝牙匹配,系统通过识别蓝牙密匙,进而帮助用户打开车门。基于身份识别,用户可以启动并驾驶车辆。用户在还车的时候,系统会自动识别发动机是否熄火、车门是否上锁、车窗是否封闭、车灯是否关闭,最关键的是还会监控充电状态等一系列车辆状态信息。任何一个环节不匹配,系统会自动拒绝用户的还车行为,并提示规范性的操作流程。即取车、还车的整个过程,都由整套的智能车载控制系统来实现,无需通过运营人员来进行操作。

除了国内最大的新能源电动车分时租赁服务提供商以外,我们还服务国内大型的汽车租赁集团。他们目前也在切入新能源车2B端的分时租赁业务,主要针对写字楼以及商业/工业园区进行布点。

当下,中国的新能源车分时租赁市场主要的玩家有三个,分别是环球车享旗下的EVCARD、首汽租车旗下的GoFun、重庆力帆旗下的盼达。这三家模式都有不同。EVCARD主要布局江浙沪地区,侧重无人值守,通过技术投入来减少人员投入。GoFun主要在北京以及二线省会城市,技术投入相对有限,主要以投入人工的方式来实现新能源电动车分时租赁的运营管理。盼达则主要覆盖重庆和成都,主要以更换电池的方式进行运营,投入的运营人员很多。目前,真正意义上实现无人化运营的只有EV-CARD。除了三个主要玩家,还有一些创业公司也在新能源车分时租赁领域不断兴起,包括途歌、一度租车等。

“共享汽车”的未来

到2025年左右,待无人驾驶技术有了进一步的突破,届时新能源电动车分时租赁和无人驾驶技术会走向融合,形成一个整体技术解决方案。如果要做一个展望的话,在不远的将来,用户通过手机APP下达预订车辆订单,车会在指定的时间自动行驶到指定的地点,乘客取车之后,车辆会自动将乘客派送至目的地。

看似科幻电影的场景,其实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近。目前,我们已经与客户开始尝试合作研发分时租赁系统与无人驾驶结合的技术解决方案。现有的取车和还车环节要求用户达到指定地点,我们希望能初步引入无人驾驶技术,让车辆能自动行驶短途距离到达指定的地点。

基于我们自主研发的分时租赁系统,结合车联网相关技术,未来我们会致力于数据的处理工作。目前,我们投入市场的分时租赁车载控制系统已经超过15000套。同时,这意味着上万辆车的行驶数据由我们的系统来实时监控和管理。我们的系统承担车辆大脑的角色,记录整个行车环节产生的数据,从而帮助分析车况、车速、能耗、用户行车习惯等。

现在我们正在研发第二代产品,它将是智能终端和中控屏的技术整合解决方案,旨在增进驾驶员与车辆的信息交互。系统会自动提示疲劳驾驶;违规操作也将被提醒;同时,我们会引入语音识别,让驾驶员能够通过语音指令完成一系列操作,诸如导航、路况、天气查询和音乐播放。此外,我们也在完善蓝牙和4G的技术方案,进而加快车辆与后台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效率。基于第二代产品技术,行车数据也将开始应用于一些跨界的合作,诸如个性化车险、会员级别管理、广告推送、售后服务管理等等。

在当下,宝马、奔驰等汽车巨头都在自动驾驶和分时租赁领域积极布局。我们可以预见,未来整车厂生产的车辆会自带自动驾驶和分时租赁功能。在不久的将来,分时租赁与无人驾驶的融合方案,会颠覆现有的出行方式,也会对公共交通格局带来根本性改变。现有的大多数车辆在大多数时间都是闲置的。我们的统计表明,一个普通的上班族平均每天用车的时间不超过2小时。新能源电动车的分时租赁可以大大提升车辆的使用效率,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减少城市居民对私家车的购买需求,同时也能缓解大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

尽管目前很多出行领域的场景还停留在科幻想象的阶段,但我们深信随着技术的深入,以后所有科幻中所想象到的出行场景将实现,对此我个人憧憬着,接下来的5到10年,未来可见。

人已赞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