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智能相对论
作者 | 胡静婕
为引鲲鹏入湘,长沙曾做到1天完成工商注册,10天完成土地审批流转,从项目筹建到一期厂房交付仅耗时120天。
“长沙速度”,让华为都感到惊讶,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徐直军就曾表示:“我可以肯定地讲,到长沙来办企业、来布局产业得到的服务,比深圳、比珠三角还要好得多得多,我已经拿长沙的速度去督促深圳。”
而在九月的第一天,透过长沙市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首开式在世界计算.长沙智谷举行,又一次诠释了“长沙速度”。
在此次首开式上,淡水河谷—中南大学低碳和氢冶金实验室、蚂蚁集团中南研发总部、圣湘生物高性能医疗器械智能制造全球研发中心、爱尔全球眼科医学研究中心等18个项目揭牌,华为云工业创新中心、360全国科创研发总部(长沙)项目等16个项目签约,湖南方锐达总部研发中心、大泽湖海归小镇研发中心等6个项目在其他园区“云开工”。
在一批重大研发项目摁下了启动键背后,需要注意的是,距离“全球研发中心城市”这个新构想的提出仅仅才过了74天,再一次刷新了“长沙速度”。南风吹正劲,启航正当时,长沙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已完成蓄势聚力,正加速起飞。
迈过“拐点”,长沙成功加速起飞
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推进。
在此背景下,6月19日,省委书记沈晓明在2023互联网岳麓峰会上对外宣布,“正谋划将长沙打造成为全球研发中心城市,使之成为湖南现阶段创新驱动发展的第四项标志性工程”。
到今天全球研发中心城市首开区宣告启动,不过两个多月的时间,长沙已经提前迈过了“起飞拐点”。
首先是战略定位准,近年来,虽然多个城市都开始意识到,在区域竞争中,科技创新是第一发展要素,但关于“全球研发中心城市”这个构想,在国内核心城市中前所未见、尚属首次。
长沙率先提出要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不仅符合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建设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目标的,而且也有助于其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提升城市群区域竞争力。
其次是政策保障全,定基稳调后,仅过一个多月的时间,在8月2日,长沙市人民政府就举行了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中共长沙市委、长沙市人民政府关于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 奋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的实施意见》和《长沙市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若干政策》。
通过“七大工程”和20条政策措施,最大力度、最大程度激活基础优势、集聚科创资源,聚焦重点工作细化政策保障,真金白银地推动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
例如对于世界500强企业研发中心在长落地,将按“一事一议”给予最高10亿元支持,并按每年研发投入增量部分的10%给予最高1000万元支持;新获批的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按投资的10%给予最高5000万元支持等等。
最后推进速度快,从提出要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到首开式举行,短短74天,长沙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框架已经基本形成,并加速填充细节。
作为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首开区,世界计算·长沙智谷地处湘江新区核心区,占地1000亩,总投资超180亿元,2023年首批建成60万平方米,预计到2025年全部建成。另外,还有一大批重大项目开始集中揭牌、签约、开工。
战略定位准、政策保障全、推进速度快,在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这条路上,长沙已经提前、高质、高量的完成了第一阶段的任务,迈过“起飞拐点”,进入一个全新的高度。并且,围绕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长沙已经形成了2023年的项目清单,清晰擘画了下一阶段的“航线图”。
蓄势聚力,长沙缩短“助跑距离”
“飞机起跑曲线”理论中提到,飞机起跑时,需要在跑道上助跑很长一段距离,只有达到拐点,才会腾空而起。
从这个角度上说,首开式正是长沙在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过程中的拐点,以此为开始,宣告着这座科创之城正式进入了腾空起飞阶段。而长沙之所以能在短短74天里,提前举行首开式,迈过“拐点”加速起飞,离不开长沙在前期的蓄势聚力。
一方面,从“全球研发中心城市”这个目标提出开始,长沙就步履不停,沿着“飞机起跑曲线”前进,根据公开报道的不完全统计,光是市委主要负责人主持召开专题会议、专家座谈会、企业调研会就有近20次。
在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发改委等部门的共同协作下,立足持续放大长沙强大的创新基因、丰富的科教资源、特色鲜明的产业基础和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等比较优势,绘制了详细的“路线图”“时间表”和“任务书”,极大的缩短了“助跑距离”。
另一方面,人才是科技研发的核心和关键因素,而长沙从不吝啬对人才的投入。
在政策方面,早在2017年5月长沙就发布“长沙人才政策22条”,去年6月在之前的基础上,发布长沙人才政策“升级版45条”,再到“自贸区45条”。
并且在8月2日发布的《长沙市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若干政策》中,进一步表示,对于引进诺贝尔奖、图灵奖、菲尔兹奖获得者和院士等一流创新人才和团队,给予最高1亿元综合资助;对经认定的高层次人才发放“长沙人才绿卡”,可享受长沙户籍人口购房政策,依法依规享受就医绿色通道及子女入学等系列便利政策……展现了强大的吸附人才的开放包容性。
在生活方面,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城市公共服务优质,以及拔尖的医疗资源、优质的教育资源,同时保持较低的房价,连续15年上榜“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这对研发创新人才都具有相当强的吸引力,而通过科创人才、研发人才的加速集聚,也让“起飞”变得更加顺利。
除此之外,长沙的营商环境也十分优质。
正如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所言:“湖南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坚定支持民营经济发展,让企业来湖南发展有项目可投,有利润可赚,充分被尊重。”
2022年,长沙在“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中排名全国第六,获评全国十佳外商投资最满意城市、全国营商便利度提升最快的城市。
长沙诚意满满,企业也“投桃报李”,一批重量级的企业研发中心相继在湘落地,索恩格、万兴科技等企业设立了全球研发中心,舍弗勒设立了大中华区第二研发中心,松井新材料、湘北威尔曼、威胜集团、维胜科技、广汽三菱等7家企业相继成立了外资研发中心。
在优质的营商环境的基础上,长沙还完善了成果转化机制,形成产研互促发展的生动局面。
毕竟,科技成果转化,是实现科研成果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关键,但基础研究和产业化之间一直存在一道“死亡之谷”。
这是因为高校的研究成果往往偏前沿、偏基础、偏理论,而市场需求则具有高度产品化、商品化、产业化的特征。
如何跨越基础研究和产业化之间的“死亡之谷”,激发科研院所在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中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更大合力,长沙提供了“解题思路”。即建立成果转化“绿色通道”,壮大国际化、专业化技术经理人队伍,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专班制度、科技成果许可“先用后付”、成果转化“先投后股”等改革举措,成功提升了科技成果本地转化利用水平。
总而言之,从首开式上,可以看到长沙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有温度、有力度,更有速度,既顺应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模式的变化,又为城市产业结构升级提出新的发展思路和方向。
按《实施意见》的规划,到2030年,长沙将初步成为全球范围内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功能布局基于全球、研发任务源自全球、研发资源来自全球、研发成果用于全球。首开式后,一批重大研发项目摁下了启动键,在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第一阶段,已提前超额完成目标、提前“起飞”的长沙,也将继续汇聚磅礴力量,以一城之光为全局添彩。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智能相对论 Focusing on智能新产业新服务,这是智能的服务NO.237深度解读
此内容为【智能相对论】原创,
仅代表个人观点,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且未核实版权归属,不作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请作者与我们联系。
•AI产业新媒体;
•澎湃新闻科技榜单月度top5;
•文章长期“霸占”钛媒体热门文章排行榜TOP10;
•著有《人工智能 十万个为什么》
•【重点关注领域】智能家电(含白电、黑电、智能手机、无人机等AIoT设备)、智能驾驶、AI+医疗、机器人、物联网、AI+金融、AI+教育、AR/VR、云计算、开发者以及背后的芯片、算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