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屋智能如何迈过“第二道坎儿”

能执行指令就是全屋智能了?

消费者苦鸡肋智能家居产品久矣。

作者/脱落酸

出品/新摘商业评论

烟机灶具联网了也没法帮人做饭;扫地机器人卡在角落,业主还要趴在地上去捞;斥巨资买回来的产品,功能选项眼花撩花App也没少装,但生活就是智慧不起来。

通过智能音响等终端,实现对全屋家电和电器的基础控制的全屋智能,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因产品不智能、数据不互通、体验不痛快备受消费者吐槽。

不过,走过以产品为中心的单品智能阶段,来到场景智能的关键过渡期,整个行业遭受的质疑声音明显减弱了。

就像智能手机一开始也没有成为刚需,现在却成了绝大部分人肢体的延伸一样,智能家居行业也将完成从“智障”到“智能”甚至“智慧”的进化。

一、围绕「人」设计才不鸡肋

类似”回到家里,窗帘灯光空调自动打开”这样的智能联动功能几乎成为行业标配。

如今智能家居讲究的,不再是智能单品的拼凑,而是读懂用户,提供全场景联动的全屋智慧解决方案。

譬如孩子习惯几点睡,妈妈适合吹多少度的风,爸爸喜欢多少度的洗澡水……真正的智能家居不仅能听懂人话执行命令,还会像人的大脑一样察觉需求,记忆习惯,调节设备,照顾到家里的每一个人。

晚了,家人已入睡,玄关及客厅灯会调至最低亮度;饿了,一键一句话,3分钟就能烤出披萨;困了,卧室内的灯光窗帘会关闭、空调会开启睡眠模式、智能枕头也会跟空调互联监测睡眠质量。

以人为中心,做主动化甚至个性定制化服务,这才是智能家居该有的样子。这也是海尔集团高级副总裁,海尔智家总裁 李华刚眼中科技更有“生活味道”的证明。

不是App连接硬件的简单噱头,不是简单的互联互通,而是覆盖硬装、软装,满足业主基础的空间功能需求的同时,为用户进行“定制场景”,满足生活情感需求。

出门时主动提醒交通和天气情况;净水器滤芯过期时主动提醒更换;老人在浴室跌倒自动触发报警,呼叫社区人员或急救中心及时上门。

一改全屋智能过去以单品智能为主简单在做唤醒执行的槽点,而今的全屋智能解决方案已经实现了三个不同。

“不是只聚焦互联互通的智慧产品,而是可定制的全场景方案;不是需要人发号施令的浅层控制,而是能自然交互的深层交流;不是需要多次唤醒、沟通的复杂操作,而是能主动理解人需求的智慧服务”。

换句话说,未来的智能家居不仅能听懂语音指令,更能通过联动场景的设置,让你在无感设备存在的情况下,精准解决你的痛点需求。

不需要频繁作出指令,人性化地自动执行场景任务,这也是物联网时代,海尔智家一步步升级全屋智能水平后即将呈现出来的样子。海尔智家针对此进化还赋予了一个新词——全屋智慧。

二、智能家居范本出现

别看全屋智能与全屋智慧只一字之差,背后却隐藏了一场从内在逻辑到外在呈现的行业变革。

而支撑这场变革顺利进行的关键角色是一颗名为“智家大脑”的大脑,即海尔智家宣传片所示的”高智商”接触界面。

除了具备基本的连接感知功能,一块号称高智商的屏幕还应该拥有思考决策甚至情感交互的能力才算得上真正掌握了人类行动的密码。

而为了让机器做到与人一样动脑思考,使用户可以感受到“无缝协同”的家居体验,海尔智家一以贯之的IOT,AI,大数据三朵云技术更是功不可没。

目前来看,IOT云已经全面接入各类通讯协议,通过上电自组网+断网自修复,可以实现全面、高效、稳定的连接;多模融合的AI云可以通过领先的语音和图像识别技术,准确判断用户意图。而家庭知识库的大数据云是利用丰富的智慧生活领域知识图谱,结合用户画像+精准分析决策,主动提供人性个性化服务。

作为智慧家庭的核心平台,智家大脑集思考、决策和情感为一体。全屋感知系统技术之外,它主要借助全屋神经网络单元,感知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人产生的不同行为,来获取洞察数据,以及获得深度的场景应用,从而达到主动为用户提供服务与决策的目的。

事实证明,市场环境会变,但用户渴望美好生活的需求不会变。不再纠缠“入口”,放弃追逐“花式营销”,回到底层技术系统的“基建”,当海尔智家给家装上聪明大脑,“手”、“脚”等“肢体”的整体融合与协同则变成现实。

这是物联网的起点,也是巨头与独角兽们努力的方向。按照场景切分之后,AI得以释放出更大的优势,整个家就像有脑的人一样,更具针对性的进行环境与行为等数据的学习训练,最终落地在不同场景,如此才能根据每个家的不同情况实现专业个性化场景定制。

依靠智家大脑,一屏监控、实时调节家里的温湿清洁度与含氧量,为家里每一个人量身定制不同的空气解决方案。监测到室外PM2.5浓度超标时主动开启新风;不操心,多享受。

到这时,于用户面前徐徐展开的,就不再是一个单品电器,而是一个幸福而舒适的家。

三、全屋智能如何迈过“第二道坎儿”

三翼鸟是应数字化时代诞生的新物种,也是海尔智家创‘用户最佳体验’的新模式。

在物联网时代拒绝设备堆砌,进一步放大用户价值,是入局者需要迈过的第一道坎儿。

综合来看,华为走的“软硬”一起抓的生态协同路线,小米走的硬件为王,以投资入股打造“产品为中心”的智能家居生态路线,海尔智家走的则是“场景+伙伴协同”的用户服务路线。

相较之下,同样属于传统品牌转型的红星美凯龙更热衷重新定义家居行业的人货场,借助IPM平台形成的五大系统,即精准的数据系统,全场景的流量系统,一站式的内容系统,数字化工具系统,以及智能的营销系统,实现消费者与商家的超精准连接。

作为首批入局小米生态链企业之一的绿米始终深耕算法、人工智能和传感器技术,走单品爆品+全屋智能双驱动的路线,而同样属于垂直玩家的欧瑞博正通过一块“智能中控屏”掌握从空调、家电到灯光、窗帘的全屋智能状态,解决智能家居发展历程中如影随形的复杂、难装、难用等体验不佳问题。

随着各大厂商不断深入推进智能家居战略,整个行业也进入了加速发展阶段。由此诞生了只想做技术赋能者的科技公司华为,想兼得技术与产品红利的家电巨头小米,以及自研了“HomeAI OS”,深度绑定房企,既想做技术赋能者,也想吃下渠道红利的新势力欧瑞博。

起初,这三股力量都围绕智能家居单品做文章。小米生态链中跑出了多个垂直品牌头部企业,如扫地机器人行业的石头科技。通过石头科技的产品,小米可以抢占用户的清洁场景。

后来大家发现由单品的“点”汇集成整体的“面”才是智能家居的理想状态。于是海尔智家早在2015年就开始了“面”的探索。从产品科技换道场景科技,短短6年时间,海尔智家已经完成从“智慧家电”到“智慧家庭场景生态”的蜕变,构建起行业最大的智慧家庭场景生态。

以欧瑞博,绿米为代表的新势力也从“点”转向“面”,但行业目前的渗透率仍偏低。而且区别于小米,海尔智家等企业树大根深,新势力们不仅要探索商业模式,也要找到差异化竞争的优势。

当下全屋智能正迈过删繁就简的第二道坎儿,朝着3.0阶段演进。摆在玩家面前的挑战还很多,如何保证设备的智能稳定,场景设置的简约是破局点。

毕竟智能家居的核心职能场景设置,是针对于每一个人自己的生活习惯而设定,举例来看,朋友来聚会时,以前设定好的这些智能场景,可能就没法很好匹配需求了。智能家居并不可能实现一次设置终身通用,特别设备多起来后,每一次设置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不管从时间长短,还是技术、资源投入来看,相比于单品与场景智能阶段,全屋智慧的3.0阶段更需要多个玩家协同,以及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

未来打法不尽相同,但无论如何,入局者们都有一个共同目标:让高智商的智能家居走进千家万户。

人已赞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