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破滴,不盈利,亏损多,布局错

2月13日,滴滴出行内部流出去年全年持续巨额亏损高达109亿元,其中在司机补贴方面支出共计113亿元。程维宣布,对业务重组带来的岗位重叠和绩效不达标的员工进行减员,整体裁员比例占到全员15%,涉及2000人左右。

谁都没想到,作为国内TMD代表的滴滴,居然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存在。

2月13日,滴滴出行内部流出去年全年持续巨额亏损高达109亿元,其中在司机补贴方面支出共计113亿元。程维宣布,对业务重组带来的岗位重叠和绩效不达标的员工进行减员,整体裁员比例占到全员15%,涉及2000人左右。

作为互联网新贵TMD之一的滴滴,这样的数据不得不让人觉得,有些可惜。

美团在资本寒冬初始成功上市。字节跳动更是在内容和社交领域逐渐壮大,并且拥有叫板百度和腾讯的资本。而本文的主人公滴滴,却是剪不断,理还乱。

不是说滴滴不可以亏损,而是这样的亏损幅度与我们外界对滴滴的认知,并不太符合。

我们经常觉得滴滴已经在出行领域王者荣耀了,根据极光大数据2018年第4季度网约车平台数据显示,滴滴出行渗透率为14.7% ,位居第一;嘀嗒出行渗透率为1.9% ,排名第二。此外,神州专车1.2%、曹操专车0.6%、首汽约车0.6%、优步中国0.3%、易到0.3%、美团打车0.2%。意味着,滴滴出行叠加优步中国的渗透率是其他网约车平台总和的3倍。

就是这样一个中国出行领域的独大者,没有吃掉盘子中最多的肉,却付出了最多的洗盘子钱。

资本的力量是无穷的,但资本的数量是有限的,在2018突然加入竞争的美团打车,现在已经悄无声息固守两城后,滴滴现在的主要竞争对手并不多,并且多是曹操专车首汽约车等自有司机车辆的网约车模式。

这也正是滴滴巨额亏损的最大问题,不同于这些国字头,或者传统行业输血的自有人车平台,滴滴的司机更像是一个短期的合伙人,没有什么合同,更不要说雇佣关系。滴滴与车主之间是一种忠诚度极低的需要关系。于是滴滴对于车主唯一的捆绑,就是金钱的补贴,而且是越来越高的补贴才可以不断的刺激或者是挽留足够多的车主。

在需求端,滴滴接近一家独大的局面,大多数用户想到的第一个打车产品就是滴滴。但在供给端,滴滴却不是广大车主离不开的平台,早晚高峰不想开,堵路段不想跑,单数过少没奖励,单数多了抽佣。这些车主们经常抱怨的问题,滴滴只能用唯一的方式去解决,就是提高补贴。

“滴滴最大的 bug 在于它的供给是不可控的。滴滴左手消费者右手运力,真正的护城河只能是运力。”大搜车创始人姚军红说道。

并且这些车主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无论是专车车主还是快车车主,甚至出租车司机,都是以一种小圈子的形式存在。这种圈层可能是靠老乡朋友之类的推荐,可能是QQ群等社交平台在交流。

如何应对滴滴,如何看透规则,他们都有着熟练的打法,甚至这些打法包括于告别滴滴,流向其他平台。

滴滴内部人士表示,总体的原则奖励多劳多得、优劳优得的司机,提升供需匹配效率。

滴滴总裁柳青之前也提到关于“抽成”(滴滴内部称之为Takerate)和“补贴”等比较有争议的问题,表示管理层正在认真思考业务模式,会做积极探索,既能激励好司机,在高峰期供需失衡时高效调度有限运力,尽最大可能满足乘客需求,又能保证公平性。

但是如此松池又庞大的车主团队,就像是一盘会随风而动的散沙,滴滴无法控制,滴滴只能靠谱贴去制造风向,从而盘活散沙。

这难度实在是大,所以滴滴模式并没有什么除美团打车外的其他跟随者。

与此同时滴滴自己也在主动的寻求突破,但是滴滴在泛出行领域频繁的新动作,不仅没有减少亏损,甚至成为了巨额亏损的另一个原因。

2019年1月2日,滴滴“金融服务”频道在滴滴产品端悄然上线,已上线产品包括重大疾病互助、大病筹款产品,以及健康险、理财、车险等。未来或将提供融资、保险、支付、理财等多样化服务。

而在滴滴官网,业务更是囊括小桔车服、智能驾驶、共享单车(青桔出行)、交通大数据等。

滴滴自身也立下三大愿景:成为引领汽车和交通行业改造的世界级科技公司,成为全球最大的一站式出行平台,成为世界级的汽车运营商和智能交通技术的引领者。

甚至与美团的竞争中,滴滴还送起了外卖。

不过所有这些业务当中最为失败的,还是投资ofo。迄今滴滴已累计投入3.5亿美元。然而,ofo的局面大家都已经看到了,在破产的边缘不断试探。

投资的效果不好,滴滴只能亲自下场推出青桔单车。但小青桔无论在单车规模还是城市数量上,都不能算是共享出行领域的主要玩家,甚至远远不如后来者哈罗出行。

除了在c端,颇受我们关注的共享单车外,滴滴的其他新业务线,也都是需要长期持续投入,短期难有效果的重资产投资。

收购汽车保养公司嗨修养车,开展小桔车服花费10亿美元。这些都不得不让我们怀疑,在这场罕见的资本寒冬中,滴滴,究竟还有多少过冬的粮草?

摆脱不了的巨额补贴,持续烧钱的业务扩展,好像两座大山一样压在小破滴的身上。从车主身上抽佣的每一分钱,都被这两座大山效益殆尽,我们作为用户并没有获得更多,甚至更好打车这个最基本的需求,在未来监管越来越严的背景下,都难以实现。

人已赞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