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吴怼怼
晚上7点,是酒精夜晚开始的时间。
在某个时间轴上,这也是QQ音乐《见面吧!电台》的放送时刻。从2018年开播,到如今,已经是这档直播互动音乐通告节目播出的第三个年头。
这三年里,上百位歌手,若干个夜晚,都随音乐定格在一方屏幕里。复活的乐队浪潮,偶像世代的年轻声音,甚至是许久不见的时代歌姬,都在这档音乐节目里短暂出现,永久留存。
而在数字音乐时代,这样的舞台已经消失很久了。
在音乐爱好者眼里,这舞台,就像一个按点营业的音乐小酒馆,在几百个夜晚里准时拉开帷幕,有人在台上轻轻唱,客人们在台下安静地听,歌声和掌声交融在夜色里。
贝尔纳·佛朗克在《我生命中的街道》里,写过这样一句话:一个没有小酒馆的城市,就是一个没有邂逅的城市。
对于音乐而言,也是如此。
01
与音乐的立体相遇
在周四夜晚的《见面吧!电台》,当谷蓝帝吹响萨克斯的那一刹,整个空间便在轻快的旋律里静默了。
这是一个半开放舞台,嘉宾与观众的距离很松弛。
在变换色彩的LED背景墙前,大多数歌手都像谷蓝帝一样,选择了自弹自唱。今年《见面吧!电台》开播以来,扎着双马尾的朱主爱,抱着一把吉他甜美开唱;东北蒸汽波代表人物宝石Gem与打扰一下乐团即兴改编开场。
每当表演结束后,歌手们便进入演播厅落座。此时,一场为期两个小时的音乐对谈之旅便开启了。
自2018年《见面吧!电台》首播以来,有上百位音乐人在这个演播厅里唱过歌,分享过音乐故事与生活。比起单纯的舞台、或是更垂直的音乐访谈节目,《见面吧!电台》更像是一个音乐live舞台,它兼具livehouse的现场感与传统电台的放送节奏,在传播音乐的同时,也侧写着音乐人歌曲创作背后的种种情绪。
在音乐产业,受众群体正在从「音乐听众」转向「音乐观众」,可视化是潮流。在很多时候,歌手们都活跃在短视频与热门节目里,十几人扎堆,赶场音乐综艺,在限定时间段里竭力释放自己。
看似更卖力了,但在这种成品影像里,我们发现好音乐的机会却更少了。
当然,我们没有失去音乐,我们只是失去了情绪。这是一个逐渐对歌声背后的故事无动于衷的时代,短视频的流行、选秀节目的风靡,令观众们在节奏感的踩点里丧失情绪共鸣,反而对单纯的动作炸裂充满期待。
但事实上,音乐产业在追求极致释放的同时,也应该将目光投注一部分到音乐的立体性上,比如,去展开旋律背后的故事,去还原音乐人创作音符时的起伏。
人们需要这样的舞台。音乐本身是情绪传达,也是一种社交。而歌迷们总是愿意倾听的,那些关于创作的细节,音符背后的故事,可以加速每一个聆听者对内容的理解。而对音乐人来说,创作的目的并不是塑造遥远的崇拜,而是引发有心者的共鸣。
QQ音乐《见面吧!电台》正是这样一个立体的舞台,在这里,有不同风格与资历的音乐人,也有不同口味的歌迷。
尤其是对于音乐人来说,这档节目不止是一个可视化电台,它与音乐创作、歌曲推广也有着密切联系。在这个音乐产业大量曝光聚焦头部的时代,《见面吧!电台》支撑着身处不同阶段的音乐人能有一个共同的公平起点。
02
数字时代的音乐流动
事实上,如果从音乐产业的发展历程考察,电台危机似乎是不可避免的。
而现实也证明,如今的我们,距离电台时代已经很久了,调频FM成为刻在80一代脑海中的记忆。当代人的音乐生活,是在有限的时间里听歌。拥挤的车厢、购物排队的间隙,或是某个放空的夜晚。虽然人们对音乐的热忱始终如一,但听歌这件事本身确实变得更趋同了。
同样,对歌手们来说,舞台机会也很趋同。一方面是完全热点化的节目制作,不仅创作主题家家相似,连音乐风格都很局限;另一方面,节目本身向流量靠拢,在表达上也趋于炫技。与此同时,节目中的焦点快速迭代,即使有人侥幸成名爆红也永远是节目流量大于歌手流量。如何在成名后的音乐市场里继续保持热度,是每一个歌手都需要面对的现实难题。
当然,并非无解,《见面吧!电台》通过对内容与形式的升级,为歌手们打造了一个音乐live舞台。从老牌歌姬到新生代艺人,都可以在这里让好音乐C位出道。
在第220期《见面吧!电台》里,与大众绝缘已久的莫文蔚空降连线,带着粤语新歌《呼吸有害》再度出现。
镜头里的她,用港普和主持人聊着天,回忆二十几岁剃光头发拍唱片封面,以及49岁在拉萨高原上开演唱会。聊到开心时,她甚至会眼睛放光,手舞足蹈。
在这种充沛的创作力与活力里,令人不禁想起1997年,莫文蔚唱过的那首《电台情歌》。歌词里写:谁能够将电台情歌关掉,它将你我的心事唱得太敏感。
23年后,电台情歌已成往事,但莫文蔚在《见面吧!电台》的声音依然动人。这可能也是《见面吧!电台》诞生的意义,即使电台情歌关掉了,新的音乐舞台却依然存在。人们总是可以听到好音乐。
从这一点来看,《见面吧!电台》其实还承载了音乐人的情感寄托,在播出以来的这三年里,歌手们在这里交流电影片单、展示美妆技巧,偶尔也和粉丝们分享专业的音乐技巧。
它从共性和个性两个角度来解读一个歌手,并在一层又一层的互动中,剥开剧本与人设,呈现更真实的音乐人。
而在行业内,播出近3年的《见面吧!电台》确实已经成长为音乐产业的先发力量。相比一些更垂直的音乐舞台,《见面吧!电台》所带来音乐感受元素更丰满,也更具体验感。
它既具备传统电台新歌首发的职能,也体现着数字时代,音乐本身的流动性。从线上到线下,从单线传播到即时互动,《见面吧!电台》在完善音乐社交娱乐生态的同时,也不断探索音乐传播价值的边界。比如让沉浸式视听体验成为可接近的现实,让音乐节目既能保持悦耳,也可以打动人心。
更为重要的是,《见面吧!电台》所塑造的音乐互动宣发模式,为数字时代的音乐产业打了样。它就像数字音乐产业的基础设施,不断发掘着真实、有价值的音乐,也在这个过程中,反过来帮助音乐人成长。
固化的音乐产业需要一些流动的新鲜感。
QQ音乐《见面吧!电台》所开创的线上+线下双互动模式,远比传统单一的打歌方式更具观看体验。尤其是节目本身所呈现的线上live舞台,在助力新歌宣发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着音乐动能。
03
为下一个黄金十年启程
很多人怀念华语乐坛的黄金十年,音乐人也是如此。
但如何为下一个黄金十年启程,始终是当前无法忽视的现实难题。虽然整个行业都在为音乐输出制造环境,但无论是各大平台推出的打歌节目,还是精品化的音乐综艺,都很难保持稳定性,以至于输出断层,难以形成更大影响。
而另一层面,移动技术的进步,令受众更细化了,人们不再定时定点收看内容,转而在碎片时间里捡拾。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拒绝沟通,相反,观众们面对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依然保有好奇,但身处信息海洋的他们,没有稳定获知新作品的途径。
在这种错位里,能长线运营的音乐舞台,价值就凸显出来了。《见面吧!电台》以电台情怀为音乐加成,以互动模式帮助音乐更好地出圈。同时,它还在坚持着音乐的专业性,通过全开麦live这样的表演方式来集中体现好音乐的独特价值。
从这些层面来看,《见面吧!电台》这档播出了200多期的可视化电台节目,在一定程度上为新生代的音乐传播带来更多可能。
不可否认的是,《见面吧!电台》是QQ音乐建构音乐宣发生态链的重要一环,它让电台节目实现了「Live打歌」的新升级,而其所打造的「音乐平台+音乐节目」组合式玩法也在探索中不断进化,并推演出独特而丰富的音乐生态。
为什么这样说?
答案很简单。《见面吧!电台》所承袭的电台元素与时刻更新的互动模式,为当代音乐人打造了一个特定空间。
这个空间,就像是孕育了村上春树与北野武的小酒馆,在这个酒馆里,不仅诞生了酒友,也诞生了酒馆文学。
《见面吧!电台》就像音乐世界里的小酒馆。在这里,那些关于生活与创作的交流,那些即时发散的音乐情绪与创作观点,不断产生、沉淀、碰撞、燃烧,最终成为下一个黄金十年的备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