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立思辰发布公告,公司副董事长、董事周西柱,董事、副总裁雷思东,副总裁韩雪因个人事业发展需要,辞去三人在立思辰的职务。同时,立思辰聘任豆神大语文联合创始人赵伯奇以及杨深、朱雅特担任副总裁。
不得不说,在过去一段时间立思辰的高管变动似乎有些频繁了点。
去年6月,立思辰发布公告称,公司副董事长、董事、总裁王辉辞去其总裁职务,原董事华婷辞去其董事职务,提拔窦昕出任公司新总裁。
王辉的离开,当时媒体报道称可能与业绩本身有关。而此次周西柱、雷思东、韩雪离开或退居二线,则反映出立思辰在为大语文业务顺利发展进行内部铺垫。
既然决定全心全意布局大语文,选择更合适的管理本身也没什么问题。但对于立思辰而言,换人容易,只不过立思辰寄予厚望的大语文,在短期内恐怕很难带给它太大的惊喜,在此期间它需要面临的挑战可能还有太多太多。
业务内因:换人必然所使,爆发任重道远
时间回到2018年10月,立思辰发布公告表示,将作价5.1亿元出售与信息安全业务相关的子公司的股权。立思辰由“教育与信息安全”双主营业务发展模式全面转型为纯教育业务。这也意味着,立思辰将成为A股中一家纯正教育上市公司。
当然,光业务专注还不够,对于立思辰而言,既然决定全面转型语文,自然需要在“人”的问题上做好准备。因此,从去年到现在的高管动荡本身也是为了更好的布局大语文。
未来中高考,大语文的价值溢于言表。回归语文学习人文性、加强阅读量、增加传统文化的学习,是语文学习的新方向。难度增高,这也预示着巨大的市场空间。行业的规模和发展空间决定了企业的成长空间,毫无疑问,大语文教育蕴藏着巨大的金矿。
然而不得不说的是,企业的发展也必须要遵循行业的经营特征和特有规律,和其它政策指引下的行业很快实现规模化不同,任何和教育有关的风向要想全面爆发觉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能不好可能未来麻烦还有很多。
一方面,教研体系尚未成熟。
对传统的语文课很熟悉,但对大语文却不敢这么说。未来,调整太少,课外辅导的价值可能不会大;改得多了,又是一个慢工出细活的事。包括现在提到的,语文与其它学科之间的关联度建立,不同年龄段大语文学习的科学晋升体系,不同教育阶段的大纲等都需要打磨。
现有的教育机构只能是猜走向,因为未来应试教育中的大语文教研体系能长成什么样子谁都不知道。大多依照创始管理团队的个人经验,课程的合理性并未得到大量实践验证。因此,政策和资本催熟下的大语文教育市场,玩家们骑士普遍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此前立思辰一股脑的“买买买”,也早已证明这其实就是一种错误的个人经验,导致2018年净利下滑近800%,也是它上市后首次亏损。
另一方面,长线作战,高成本下导致经营压力骤升。
立思辰是一家成熟的上市公司,但如今集大厦之力发力大语文,这就给人一种再创业的感觉。但对于立思辰而言。押注未来没错,但也要做好长线作战的思想准备。
社会现有语文教师资源缺乏。与其它行业相比,语文的名师效应其实相对弱些。过去作为一门基础性课程也拉不开什么成绩。现在,在政策支持,资本推动,公司转型做大语文,可师资资源却没能做好准备。未来,持续的名师引进、教师培训或者教师营销包装,都需要大量的后期投入。
此外,就目前大语文发展情况而言,尚处于萌芽期的教育用户和行业探索齐头并的过程,各种投入成本较为模糊。但任何一个新兴行业,市场教育、获客都不会低,随着时间推进还会越来越高,现在的在线教育平台获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想做大语文界的新东方、好未来,立思辰这鸿鹄志向不小。只不过正像我们所说的那样,行业的不确定因素有些过于多,现在投入太多资源风险或许也比较大。有些问题换人能解决,可市场教育问题,行业尚不确定等问题,立思辰换一遍高管或许没什么用。当然了,这是为将来做准备。
只不过在短期内立思辰其实真没必要那么垂直,把鸡蛋放在多个篮子里的未来或许更让人放心些。
业务之外:不确定性骤升,长线资金压力明显?
正如前面所说的那样,从有关部门确定并推出成熟的大语文教育体系纲领,到家长接受,这中间所需要的时间其实是不确定的。因此,对于发力大语文赛道的立思辰们而言,或许需要考虑持久战下的资金能力问题了。
但不得不说的是,从目前显示出的公开资料来看似乎并不是那么乐观。
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来看,在2016年为-1.7亿元,2017年为-1.6亿元,2018年为-1.51亿元。从负债情况来看,2019年三季报显示,上市公司期末货币资金账面余额仅有1.81亿元,而短期借款达6.28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有2.40亿元。如今,孤注一掷投身大语文,立思辰似乎给人的感觉缺乏相对稳定的造血来源。
现金流和负债情况可能不是那么理想,对于立思辰而言自身硬临额能力以及资本市场的认可度显得更加重要。然而凡事我们都应该先从不好的情况着手思考,对于立思辰而言,投资人或许对它存在一定的顾虑。
一方面,高商誉下,不确定因子骤升。
企业形象这一经济商誉没什么可担心的,主要是会计商誉会带来一系列未知的风险,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商誉减值。
商誉减值的本质,是估值过高投资下被投资标的业绩不达预期带来的投资损失。在资本市场上,很多人喜欢把商誉比喻成堰塞湖,而堰塞湖会出现溃决的时候,要么一点点的逐步溃决,要么一下子全面溃决。前者危害小,可预防;后者危害大,往往是摧古拉朽的。
商誉的源头就是并购,而立思辰在过去几年给外界最大的印象似乎就是到处买买买。根据企查查检索显示的信息来看,关于立思辰参股控股企业一栏有高达50条数据。
2014-2016年,是上市公司掀起并购狂潮的3年,A股商誉大幅上升。而立思辰商誉从2014年的4.48亿元,激增至2016年的36.02亿元。
然而,高商誉通常伴随着高风险,这也意味着可能会出现一些系统性金融风险发生。
2018年11月16日,证监会网站发布《会计监管风险提示第8号——商誉减值》,要求上市公司定期或及时(至少在每年年度终了)进行商誉减值测试,并且强调“不得以业绩补偿承诺为由,不进行商誉减值测试”。
立思辰2018年的财务报表发布后,深交所针对其年报就发来问询函,包括立思辰出售子公司的股权归属、商誉计提与坏账准备、已剥离业务的风险、经营现金流与负债、公司业务发展等多个方面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立思辰去年发布的前三季度财报,业绩确实实现了不小的增长背后。但与此同时,很多评论人士认为高额商誉仍存隐忧。
例如康邦科技,交易承诺上,康邦科技2015年度净利润不低于8000万元,2015年度和2016年度净利润累积不低于1.84亿元,2015-2017年度净利润累积不低于3.19亿元;同时承诺,康邦科技 2018年度净利润不低于人民币1.76亿元。
然而,康邦科技实现了2015-2017年度的业绩承诺实现的,却没有实现2018年度的业绩承诺。康邦科技在去年上半年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3.40亿元和1051万元,同比变动幅度分别为31.27%、-56.41%。净利润同比下滑明显,增收不增利,这看起来似乎也有了商誉减持的可能性。除此之外,有媒体报道称,立思辰仍有多个收购标的处于业绩承诺期。
如此一来,立思辰如何让投资人放心呢?
另一方面,大语文故事虽美,但短期内很难打动投资人。
资本市场更倾向于确定性高的企业或者产业,但是立思辰的大语文梦似乎充满着不确定性。
企业追风口的结果只有两个,独角兽和炮灰,立思辰的大语文会走向何方?这一点谁也不知道,未来需要通过业绩、规模、占有率等因素体现出来,但在前期不确定因素还比较多的时候,只靠讲政策和市场前景的故事可能无法打动投资人。
就像前几年在线教育兴起,故事讲的不错吧,未来发展前景显而易见,哪怕到现在也没有人否认在线教育的未来,可真正跑出来的有几家?此前的一些明星企业,例如沪江,上市滑铁卢后,负面一直缠身。从资本市场的角度来看,这么多企业扎堆大语文,可市场还没爆发,这里面有没有泡沫?有没有追风口的应景式布局?市场到底能否爆发?这些都需要时间和数据进行检验和证明,一旦确定及时跟进即可,二级市场投资人比一级市场要谨慎得多。
从这些二级市场投资人心理的角度来看,他们不怕踏空。什么时候大语文政策稳定、市场爆发、行业相对规范,这时候再大举进入也为时不晚。
从立思辰自身而言,过去是“教育与信息安全”双主营业务发展模式,但教育方面我们目前看到不少并购,过于依赖并购做大业绩,业务经营能力受到了不少人的质疑。从这个维度来看,立思辰做教育这块其实还需要更进一步的证明。
对于立思辰而言,换了更适合的管理层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大语文赛道在接下来可能还有太多的坑要踩。如何获得资本市场的信任,如何建立稳定的造血能力,这两大问题必须要尽早得到解决,在解决好人的问题之后,立思辰可能需要马上专注解决持续发展的动力问题。
ps:互联网江湖原创稿件,订阅号ID:VIPIT1,商务转载合作联系:13124791216,转载保留版权信息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