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氧屡教不改:药品违规,日记造假,用户维权难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知错不改,谈何未来?

如今的新氧似乎给人一种知错不改的感觉。去年7月15日,新京报发表文章指出新氧APP商家涉售违禁药,存在销售违禁的肉毒素等药品行为。消息传出新氧也很快做出了反应,对涉事机构下架。

与医药关联的事从来都不是小事。但作为新兴行业,舆论似乎也给予了足够的包容。然而,近日据《财经国家周刊》报道称,新氧平台商家上架项目涉嫌违规、日记短评造假、代运营灰产盛行等乱象整治未见明显成效,大量问题仍然存在,求美者维权依旧艰难。涉嫌违规销售肉毒素、人胎素等药品和服务的行为依旧存在。

这就是当时道歉的改过?这就是半年整改的结果?不得不说,新氧这个医美市场最闪耀的玩家,真的让我们太失望了。

信息平台难逃双边网络原罪:但同一个坑,别栽两次

此在去年七月,新氧刚刚发生问题时,很多人对于这个新兴行业还是有不少包容心的。很多时候,由于模式固有瑕疵,可能存在照顾不周情况出现。

作为中间纽带,医美平台一方面整合B端医疗美容机构以及医师资源,另一面对接海量的C端用户,形成一种统筹多元角色的复杂在线协同。这其实就是一种类似于天猫、京东这样的双边市场,吸纳各个医美机构在平台的规则下实行标准化的运作模式,让资源得以汇总和披露,让平台方和流量方实现对接。

但双边网络就像一枚硬币两个不同的面,一面是斩龙的英雄,去改变原先的低效和不对称。然而另一方面,它又是长了龙鳞的少年。拥有资源的一方往往容易引起的新的信息不对称。例如团购、打车平台一直都为人诟病的大数据杀熟就是如此。

对于医美平台而言最大的问题与电商平台类似,电商平台的假货问题似乎给人一种永远治理不尽的感觉。而医美平台作为信息整合平台似乎也不可避免的会遇到类似的问题。它不像传统的医药股,类似于电商平台的“自营”,药物品质、各环节把控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可控性极强。新氧们从本质上讲只是信息中介平台,并不是自营的医药商或者医疗机构。既然如此,就不可避免的需要面临风控方面的考虑。虽不至于像金融行业风控那样困难,但真正做好却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医药产业本身利润可观,再加上医美行业日益蓬勃起来的市场,刺激着越来越多的人想要瓜分这块蛋糕。

马克思说过,资本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会铤而走险,如果有百分之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人间一切法律,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下任何罪行,甚至目着被绞死的危险。

区区电商假货就能刺激着这么多人前赴后继,阿里每年投入10亿元、2000人来打假,也解决不了淘宝上的假货问题,那么利润更大的医美行业呢?答案可想而知。但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假货,公众或许还有一定的包容度,因为一些假货还有一定的食用价值。但对于医药方面,人们通常对这些与生命健康休戚相关的事物采取零容忍的态度。不得不说,双边市场的“万金油”打法并不适用于任何行业,稍有不慎可能就会是万劫不复。

之前新氧商家被曝出涉售违禁药,如今半年过去了,被人指出问题依旧存在这就存在问题了。投资人都知道,医药股在医药方面出现问题意味着什么,不是一句道歉下架配合调查就能结束的。

过度追求速度,新氧或许是在拿品牌做赌注。

双边市场追求的是网络效应。商家方面的规模化会影响着用户流量方面的规模化扩张,而用户量的扩张又会反哺商家层面,从而刺激更多商家前来入驻合作。在过去很多双边市场也都面临过品质把控与快速扩张的二选一难题,想必贵为互联网医美第一股的新氧自然也不例外。能在医美这样一个拥挤的朝阳赛道中脱颖而出,其规模扩张方面的表现自然不用多说,但扩张同时的质量把控呢?

任何场景下的超速都意味着危险,此次问题曝出或许给我们外界一个不太好的认知。

事实上,除了平台商家涉嫌销售违禁药,在此之前,新氧在安全方面也确实遭遇过一些质疑。

去年有媒体报道称,不具备美容资质的无证场所,在新氧App上却被官方打上了认证标志,称拥有医疗执业许可和品牌认证,有消费者由于对新氧信任却也因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而这也不禁让人对其审核的严谨性、平台信息的真实性产生一定的怀疑。快速扩张的新氧,到底有没有失速,

除此之外,也有媒体报道新氧科技花费大量资金刷单引流。如果这个属实的话,那么新氧似乎给人的感觉就真成了长了龙鳞的少年,带来了新的信息不对称。

双边市场本身的安全性,双边市场规模与品质的兼顾问题,这些模式原罪在医美这个特殊行业得到了放大化,而作为出头鸟的新氧无疑是这一模式原罪的牺牲者,成为舆论和资本的众矢之的。

负面不缠身,纠纷不断:新氧冷水浇灭医药新经济热情?

大健康产业无疑是近年来冉冉兴起的新星,各项政策强力推进医疗产业的发展和创新。有专家曾表示,预计健康中国2020实现时,中国大健康产业总规模将达到GDP的8%,总量突破7.2万亿元,总规模将是现在的2.5倍。医药新零售、社区医疗等新名词越来越火,医美、养老、儿童特医等细分赛道也逐渐发展成为资本市场新的宠儿,关于医药健康领域的大额融资报道也是不绝入耳。

作为“牛股制造营”,医药健康方面历来都是资本市场的“香饽饽”。很多人都相信,医药健康行业算得上是投资的防御品种,就算不大赚,但是安全性极高。

然而,医美行业第一股新氧屡被爆出平台商家使用违规药,不得不说,这无疑为近几年火热的医疗新经济浇上一盆冷水。

首当其冲的一定是医美行业自身,去年七月新氧遭遇“滑铁卢”,股市方面反应极大,那么接下来试问哪家企业短时间敢试水IPO呢?最起码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资本市场对医美行业的估值、经营状况会有新的评估,对医美企业IPO的审核会趋严,医美企业的上市时间轴会大幅度推迟。

医美行业是个新兴市场,市场还需要教育,很多用户对于医美还处于模棱两可的态度,如今却曝出行业头部平台上的商家使用违规药品,这对于用户的消费信心无疑是一种伤害,进而大概率会选择放弃医疗美容或者继续观望。而已经消费过的人群,尤其是最近刚刚进行过医美服务的用户可能也会产生恐惧和不安全感,对自己此前的医美经历是否安全、未来是否会有负面效果发生产生怀疑,直接让行业付出多年的市场教育倒退许多,对整个医美行业带来不小的伤害。

风生水起的医美明星企业们可能怎么也不会想到会因为新氧的负面殃及自身。但与此同时,行业头牌出现问题,或许也为其它玩家提供弯道超车的机会。

作为互联网医美第一股的新氧,本身就容易汇聚更多的聚光灯,这是荣誉也是压力。因为医美说到底它还是个年轻行业,自己的更多东西越来越容易被展示给公众面前,在成长过程中的它犯错很正常,但也容易被放大开来。而其它企业可能受到波及,但不是直接责任人,趁此机会弯道超车倒也有很大的可能。

除此之外,其它医疗健康产业虽说不至于受到直接波及,但无疑也是新氧“失火”所殃及的“池鱼”。

一级市场敢赌,二级市场更理性,这是基本的常识。然而与此同时,二级市场投资者的态度也会影响一级市场对行业的看法,稳健的医药产业多了许多不确定因子。

新氧此次负面曝出,影响二级市场对医美甚至其它基于新模式下的医疗产业的信心产生动摇。与健康有关的事从来没有小事,就和之前的“+互联网”与“互联网+”类似,举着热门小红旗去PR或者to VC的企业不少,商业模式看起来似乎也很有想法,但行业自身的底蕴是否够了呢?任何跳出行业自身的模式升级都是耍流氓,尤其是与健康相关的内容更是如此,这会引起人们对这类企业IPO审核以及估值确立重新思考,在活跃用户、交易量、成交额以外考虑更多行业最本质的一些东西。毕竟新氧作为探路者,同时也是后来者的参照系。

有了新氧的前车之鉴,未来关于医药健康领域的投资,一级市场或许会有更多二级市场的理性。股价过山车,考验的是投资人的心理素质,那种刺激想必没有人愿意感受。从这个维度来看这对行业或许还是件好事,推动泡沫的破碎化,降低投资机构头脑发热的可能,对企业长期战略性的估值有更清楚的认识。

如此看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新氧“吃错药”,对于医美行业也好,对整个医药健康新经济而言,都是一把双刃剑,它可能让行业不再有那么多真金白银的流入,但这种“降温”也会让玩家回归产业本身,从长久来看,其实是利大于弊,在未来,优质医药健康股的机会还是有很多的,从头到尾可能也只有当事人新氧是唯一的输家。

道歉半年了不见成效,违禁药品依旧存在,这次公众还会原谅新氧吗?

ps:互联网江湖原创稿件,订阅号ID:VIPIT1,商务转载合作联系:13124791216,转载保留版权信息违者必究。

人已赞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