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下半场:回归本质,科技赋能金融,实现强风控

在今年的互联网世界大会上,金融科技这个话题再次被提了出来。

金融科技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改变着传统金融领域,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金融行业的广泛应用,科技对于金融的作用被不断强化,创新型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层出不穷。

经过多年发展,中国金融科技进入下半场,互联网流量已不是金融机构的主要追逐点,利用金融科技手段让强金融属性、强线下特征的业务加快数字化进程,实现线上线下相融合成为各金融企业的主要侧重点。

金融科技下半场,传统银行的新机遇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终端设备的普及,以资源共享、线上线下融合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化经济规模不断扩大,数字技术正日益成为经济转型发展的核心引擎,并不断改变着商业银行的服务模式和业务流程,带动着金融业务的发展。

随着用户行为发生改变,80,90后成为金融消费的主力军,他们需要银行随时随地提供定制化的金融产品与服务,对小额高频消费和高效低价的财富管理服务需求也更加旺盛,以受金融科技和数字化平台公司冲击最为猛烈的中国市场为例,2018年,其电子支付用户渗透率达到76%,网络资管渗透率71%,已超过传统商业银行。

同时,金融渠道进一步呈现出线上化、移动化、场景化的特点,提供无限触达能力、全时化服务和良好的客户体验,并使金融、商业、消费、社交等场景边界模糊。而银行业迎来更为复杂的竞争环境,一方面,同业竞争将更加激烈;另一方面,来自现代数字企业如BATJ的跨业竞争,要求银行应以开放的心态迎接所有竞争,积极学习互联网技术,用最新的数字化技术提升运营效率、拓宽服务范围,提升服务水平。

根据《麦肯锡全球银行业报告》,2020年,中国互联网金融核心业务市场规模将超过12万亿,随着数字化产业的持续扩大,金融科技将更多地参与到优质资产的生产过程中。截至2025年,五大零售业务(消费金融、按揭贷款、中小企业贷款、零售支付和财富管理)中10%-40%的收入将面临威胁,20%-60%的利润将会分流至金融科技公司。

同时, 金融科技的迅猛发展也为其转型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2013综至今,金融科技以年均超50%的增长率高速扩张,预计2020年,中国市场金融科技营收规模将超过1.97万亿。随着金融科技逐步摆脱互联网金融母体,向金融业务中后端和全链条渗透,未来很可能迎来二次加速,并带来金融全业态变革。

回顾前几年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历程,大部分的传统金融机构由于没有自己的流量和获客渠道,错过了包括第三方支付和消费金融在内的上半场浅水区的机会。

而在下半场的深水区,在供应链金融特别是中小微企业金融领域,传统银行并未有明显差距,如果能积极开放合作实现后发优势,有很大机会可以打一场翻身仗。

日前,央行发布的《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就云计算、人工智能、分布式数据库、网络身份认证体系等科技应用对金融机构提出了明确要求,并鼓励金融机构构建开放、合作、共赢的金融服务生态体系。从央行的规划也可以看出,科技创新和构建开放生态是金融行业拥抱数字未来不可逆转的趋势。

在互联网大会上,京东数科CEO陈强生也表示,金融科技下半场,不管是银行,保险,证券还是基金, 都需要建立两大核心能力,一个是科技能力,一个是开放能力。数据是金融科技发展的核心要素,金融机构和科技公司都需要保证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同时在技术层面与监管机构更多地互动和对接,在业务层面也要接受监管的指导。

金融机构科技创新和实现开放,与已经建立核心数字科技能力和场景能力的金融科技企业合作,不仅能够提高服务效率,减少成本,还能够将社会资源最大化利用,这不仅是金融科技下半场的正确打开方式,也是传统银行的新机遇。

数字化赋能普惠金融

近年来,随着中国互联网,移动支付等方面的普及和技术的成熟,金融科技的发展使中国在普惠金融发展速度上超越全球其他发展中国家,但是,中国也是全球被传统银行金融服务排除在外的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根据世界银行2017年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仍然有2.25亿成年人没有账户,是无银行账户人口最多的国家。这表明,中国离真正的普惠金融还有一段时间的建设期。

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向来是普惠金融政策的重点关注对象。“发展普惠金融”成为国家战略,普惠金融业务考核要求也逐渐细化。在政策推动下,银行业普惠金融业务取得长足发展。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末,普惠金融各类贷款余额均有所增长。相比于传统的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业务,普惠型涉农贷款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更大,分别为10.52%和21.79%。同时,有贷款余额户数达1723万,同比增长35.88%。

在金融科技下半场,金融机构与金融科技企业双方共同的使命就是创造一个能够真正实现普惠的数字金融体系。对于金融科技企业来说,经得起业务考验的技术能力是其在这场竞争中胜出的关键,也是传统金融机构寻求合作时的重要考量因素。

银行数字化,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进行客户在线化和业务在线化;此外,由于展业模式变化,银行需要普惠金融业务逐渐迁移到分布式架构下,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逐渐成熟的技术力量,实现降本增效。

数字化转型,不管是对银行还是金融企业都至关重要。在转型过程中,企业实现互联网化,数据化,开放化,智能化是核心要素。

互联网化。围绕线上以数字化手段对接客户需求,在线上为用户提供产品服务和完成业务业务流程,通过互联网将银行与客户更加紧密的连接起来,满足客户各种各样的金融需求。从客户转向用户;从交易思维转向客户旅程;从集中转向开放;从独立服务转向场景服务,注重服务长尾客户和提升获客活客能力,不断提升客户体验;

数据化。通过强化数据驱动问题,让数据说话,真正把客户营销、风控运营、管理决策都建立在坚实的数据基础之上。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收集银行日常运营和创新所需的数据,从而提升银行运营效率,创造新的业务模式。

开放化。秉承“开放、共享、合作、共赢”的互联网思维和理念,利用互联网互联互通、跨界融合的特性和自身技术优势,构建金融生态、延伸金融服务触点,共同构建1+N+N的生态体系。

智能化。以用户为中心,为实现用户需求敏锐洞察、产品服务个性化定制、营销信息精准推送、管理决策实时智能,让客户真正享受到随时、随地、随需而变的服务体验,从深层次铸就银行数字化基因。

数字化赋能是未来普惠金融持续深入发展的重要手段,不仅可以为银行提升客户服务体验,更能大大优化成本结构。未来,随着数字化程度逐渐提升,普惠金融将更好向普惠人群下沉。

科技赋能:风控>效率

随着网贷平台备案延期,网贷圈“爆雷”频现,金融科技发展前路迷雾层叠。在今天,科技已经成为经济生活中的基础设施,经济结构的变化、商业规则的重塑、产品的颠覆式创新都离不开科技的推动。

科技创新降低了金融机构的获客成本与运营成本,但也使传统“骗局”打着金融创新的幌子更易获取更多“服务”对象,尤其是对于缺乏金融专业素养的投资者,最易成为骗局目标。

在金融业,大数据和机器学习让上亿人次的秒级放贷成为现实,中国传统的科技巨头、新的创业公司们也都在金融普惠的道路践行。

在这次的互联网世界大会上度小满CEO也表示,金融科技必须回归金融的本质,先解决风险问题,在解决效率问题。

根据数据显示,截止到2019年8月,设计停业及问题平台累计达5914家,涉及贷款余额达到2142.8亿。而P2P频繁暴雷,让行业长期处于一片乌云当中。但是真正有问题的其实不是科技,而是企业为了规模与成长,可以削弱了在风控上的科技投入。

科技赋能金融的核心在于强风控,通过大数据技术提高单笔交易的信息实时可追溯。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的发展,不论是从数据积累还是技术创新,都将颠覆传统的风控方式,通过在审批、实时预警、欺诈识别、监管合规检测与报告等领域的技术创新,使实现信息的可追溯成为可能,因此借助大数据风控识别欺诈风险和信用风险将成为科技赋能金融的重要应用。

长期以来,网贷平台总陷于“刚兑不合规,不刚兑便倒台”的双重困局,根本原因在于平台仍沿用传统金融思维,以增信获客以技术扩面,而没有利用科技创新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精准服务,提升金融服务效率。

事实上,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发展,各类交易数据、社交数据以及网络行为数据的积累与技术创新,将使精准化金融服务提供成为可能,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普惠金融。

随着新经济模式的崛起,以数字化和智能化为代表的新经济模式将会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随着新的经济形态的发展,金融科技在未来势必将扮演重要的角色。

科技自媒体“翟菜花”,订阅号:翟菜花,个人微信号zhaicaihua002,转载保留版权,违者必究。

人已赞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