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抖音又开始告用户书了,这一次还是和微信相关。
1月22日晚间,抖音在其头条号上公告称,新用户无法正常以微信授权的方式登录、使用抖音。
原本,微信、微博和QQ作为头部社交平台,常被其他平台作为第三方登录方式。但在新的互联网博弈棋局下,一切变得不那么简单。吃着微信社交红利的产品们,也纷纷扛起了社交大旗。
头条系自然是其中最受瞩目的选手,不过,在微头条和悟空问答两款产品败北之后,头条能押注的社交筹码都放在了抖音身上。包括最新出炉的多闪,也是脱胎于抖音。
抖音相关负责人回应新京报称,抖音是按照行业通行的方法获得微信授权登录能力,并非「拉取微信用户数据,进而实现登录」。本着一点质疑的精神,我对于「拉取微信用户数据」这一点产生了好奇,回应提到此,此地无银三百两吗?
顺手问了下经常用抖音「搞创作」的朋友Z,他和我提到了一种使用场景,他是用小号微信登陆的抖音,绑定的是大号微信对应的手机号码(B号码),没有开放通讯录好友,但经常收到大号好友的点赞。随后,我在知乎搜索了一下抖音和微信好友相关话题,然后发现了这条。
还有这种
还有在抖音可能认识的人里面发现了「老死不相往来」的前任的。
看来,疑似被抖音获取微信好友关系链的情况并非孤例。微博和虎扑等社区,也有很多用户表达了同样的情况,用微信授权登录抖音后,被推荐了大量微信及QQ好友。而且有些用户是在没有绑定手机号及通讯录,只通过微信登录这种情况下仍然被推荐可能认识的人,这些人要么是微信好友,要么是朋友的朋友,也就是二度好友关系。
这些情况叠加,都指向一个事实,抖音通过某种途径直接或间接获取了用户的微信关系。再联系抖音关于微信无法登陆的回应,是不是细思极恐?
02
有技术专业人士分析,解读了抖音如何做到微信关系拉取?
分析提到了一个叫做Cookie的东西,Cookie为何物?微信公号「手机电脑黑客」是这么解释的:服务器端为了保存某些数据,或实现某些必要的功能,当用户访问服务器时,从服务器回传到客户端的一个或多个数据,这些数据因设置的保存时间不同,故保存在浏览器内存中或写入用户PC的硬盘当中,当下次用户再次访问服务器端时,则带着这些文件去与服务器端进行联系,这些数据或写入硬盘当中的数据文件就是Cookie。
分析认为,今日头条将微信浏览器的cookie值生命周期设置为10年(其他网站一般是数天),10年为非正常周期范围;并且通过POST回传用户cookie值及分享者的信息到头条服务器。
假设B与A、C都是微信好友,获取A与C的好友联系需要操作如下:
- A登录今日头条APP并分享头条信息到微信朋友圈,B在朋友圈点开该新闻。此时在B的微信浏览器中会存在一个头条系域名的cookie,在访问请求最后会使用POST方法将这个cookie值连同A的头条系账号回传到头条服务器。
- 同理C登录今日头条APP并分享头条信息到微信朋友圈,B在朋友圈点开该新闻,B的cookie和C的头条账号通过POST会传到头条服务器。
- 通过B的cookie值恒定这一特点,可以将A的头条账号和C的头条账号联系为2度人脉关系(朋友的朋友)。
技术解读有些绕,但结合用户反馈的场景,和微信好友备注被拉取的可能路径,抖友们面对的情况就是,不管你愿不愿意,授没授权,只要微信登录,抖音就已经拿到了你的微信关系,其中有你的朋友、亲戚、伴侣,还有二度人脉。
03
社交和社区就像城邦,提供服务的企业有责任保护其用户隐私,这是第一位的。
微信尚没有回应抖音这次的碰瓷,不过马化腾对于数据中台的观点,其实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这次抖音微信之争的终极态度。马化腾认为,腾讯的数据远比其他平台更加具有用户隐私性,因此腾讯反而要强调的是如何加强数据保护而不是打通数据和唯算法论。
另外,《微信开放平台开发者服务协议》2.7.2条早有规定,未经腾讯同意,不得通过本服务收集、存储、抓取、获得或要求用户提供包括但不限于微信或其服务平台的信息内容、用户数据等腾讯认为属于敏感信息范畴的数据(包括但不限于微信帐号、微信密码、QQ号码、QQ密码、用户关系链、好友列表数据、银行账号和密码等),也不得将所合法获得的前述数据自行或提供给其用户、客户用于创建、补充或维护自身关系链。
《微信开放平台开发者服务协议》第5.7条等协议规则提到,为避免开发者利用关联帐号、关联主体绕开平台管理,平台将合并计算历史违规记录,对多次存在违规行为的,有权不再为该等主体提供服务。
低成本获取内容,进而吃到移动互联网红利,再以广告变现,是头条在野蛮生长期的武器和策略。但这套逻辑,是平台针对内容的,如果平台获取用户关系,也是依靠一套野蛮的逻辑,那牵扯的就不是腾讯和微信的利益,而是每个用户的权利和隐私。
这种事情不仅发生在腾讯身上,也曾发生在微博身上。2017年8月,微博称今日头条在微博毫不知情、并未授权的情况下直接从微博抓取自媒体账号的内容,鉴于其行为性质严重,微博先行暂停了第三方接口。
当时有媒体报道,今日头条准备推出“微博内容源”功能,这项功能可以通过头条的“技术能力”,帮助用户将微博等平台发布的内容自动发表到“微头条”。微博副总裁曹增辉发文说“这种公司做的再大,也赢得不了任何尊重。”
不确定头条有没有推出这项功能,但去年10月份,雷军和罗永浩的微头条“示爱”似乎暴露了点什么。
起初大家以为这是小米收购锤子科技的预热。后来才发现,这是今日头条抓取微博内容时产生错误所致,罗永浩、雷军微博均有一条转发,转发内容均为一颗心,而今日头条抓取了转发内容而没有抓取到原微博所致。
事实上,微博早有斗争经验。
2013年9月11日至2014年8月15日,脉脉曾经获得微博授权,用户可通过微博账户注册脉脉,同时脉脉可获得微博用户的部分信息。
但是,在合作期间,脉脉在没有得到微博授权,也未经未注册用户许可的情况下,将脉脉用户手机通讯录里的联系人与新浪微博用户对应,并展示在脉脉用户“一度人脉”中。而且,在合作终止后,仍继续使用这些信息。
「脉脉非法抓取使用新浪微博用户信息」一案,法院最终判定脉脉构成不正当竞争。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北京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朱巍认为「这起案件表面上是一件不正当竞争案件,本质上是个人信息保护之争」,「任何平台使用用户个人信息都应该经过用户本人同意。虽然大数据可以买卖,但是用户个人的隐私数据不属于大数据,擅自使用就是侵犯用户隐私权,甚至是安宁权」。
某种程度上看,今日头条和抖音,在走脉脉不正当竞争的老路。
04
不得不说,头条讲故事的能力一流,其奇袭社交之心,由来已久。
然而,「微头条」扶不上马,即便是转战到头条的崔永元,最终仍然因为需要一个多圈层、跨领域并且打通节点的舆论场,又回到微博。
抖音也根本杀不死微博,反倒是其自身月活规模增速开始下滑,短视频平台最多算是个社区,而并非即时性传授转换的社交媒体。
然后是所谓的头腾大战,不少人引用QuestMobile的2018半年报来证明头条系的时长蚕食了腾讯系,但他们都忽略了,QuestMobile更新的2018秋季大报告中,腾讯系时长上涨,头条系下跌。
对红利触顶,经历了内涵段子被封的今日头条来说,四面出击,有声量比没有声量要安全很多。
05
事实上,社交只是表层,要理解头条现在的行为逻辑,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从企业来看,是自上而下,是资本方和股东的利益诉求,对上市在即的头条来说,就是需要造势,不停讲故事。
1月15日,彭博社消息称,在最近一轮融资中,今日头条母公司字节跳动对投资者称,预计2018年营收为人民币500亿-550亿元。该营收数据只达到预期范围下限,这也是数年来字节跳动营收首次没有超过预期。
传出飞聊,发力多闪,传出收购优酷、收购百度等等,皆是需要给资本市场画一个更大的盘子迎接IPO洗礼。
资深IT媒体人林军在点评「一点资讯的CEO罢免事件」提到了这几个事实,百度主App的日活已经超过了今日头条的日活,百度的广告收入是今日头条的三倍,信息流收入也已经超过今日头条的一半,加上一点资讯应该能迅速拉平。
有人可能会说,头条还有抖音,但百度还有好看视频和全民小视频呢。所以对头条来说,前有百度拦路,后有趣头条追兵,仅凭信息流和广告这两大武器,很难给资本市场讲出超过百度市值的故事。通过杠腾讯的方式,能够模糊聚焦点,从意念上填上这个估值逻辑漏洞。
另一方面,从产品来看,是自下而上的逻辑,能走多远,全看对用户的态度,而非讲故事的能力。
短视频的视觉冲击固然是有魅力的,是杀时间的,但用户隐私和用户权益永远是第一位的,皮之不存,广告和社交焉附?
正如和菜头在《如果你想做一款震惊世界的社交软件》一文所说,无论做什么事情,做什么物件,首先想的不是它对这个世界有什么用,对世人有什么用,而是把它当做是攻击某种对立面的武器,这就失去了做事的出发点。因为一件事情,一样东西,是因为对世界对世人有价值而得以存在,而不是因为它捍卫了某种理念而应该为世人所接受。从石斧、火绒开始,到今天的电脑、手机、扫地机器人,莫不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