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年度锁场王!《二十二》4.9%排片,票房超1300万

“这世界真好,就算吃野东西,也要留出这条命来看。

——韦绍兰

文娱价值官解读:《战狼2》的神话还在继续,国内首部“慰安妇”纪录电影《二十二》,又创下了以4.9%的排片获1300万单日票房的惊人纪录。这个神奇的暑期档让我们看到了,观众是真的愿意真金白银的为自己的爱国情怀买单。

1

先让我们来捋一捋,这个票房奇迹发生的轨迹……

上映之前,导演郭柯只求1%的排片,片尾感谢的影院就是那些愿意给排片的。那时候只有一二线有排片,三四线根本没得看。

导演郭柯的目标是票房600万,也就是有20万人能看到就可以了。最初的观众应该就是那些在B站看了《三十二》,并参加了《二十二》众筹的人,他们在微博上、朋友圈拼命安利身边的朋友。

有部分网友即使身处无排片地区,或是没有勇气去看,也都会以自购赠票的形式来支持电影。记者有位前同事购票四张,因为怕心情太过沉重并未取票观影。这种现象等同于“锁场”,而这种“锁场”行为显然比鲜肉电影的“锁场”来得更有意义。

之后包括《人民日报》、央视在内的媒体开始陆续有报道,很多大v和半个娱乐圈的人都自发发微博支持,淘票票在没有合作的情况下主动给票补,再之后,超高的上座率引起了更多人的注意……

(2017年8月14日——世界慰安妇纪念日,国内首个获得公映许可的慰安妇题材电影《二十二》上映)

2

再来说说这部片子的由来吧……

2012年,郭柯导演偶然阅读到一篇名为《世界上唯一公开身份慰安妇:儿子至今未婚》的文章。文章讲述了90岁的“慰安妇”韦绍兰和她“鬼子孩子”的故事。

于是,他找到了那篇文章里的韦绍兰老人,用摄影机记录下了她当时的生活状态,由于当时公开身份的“慰安妇”幸存者有 32 人,因而纪录短片的名字被定为《三十二》。

3

(《三十二》获得了包括凤凰视频纪录片大奖最佳纪录短片和英国万像国际华语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在内的多个国际大奖。)

可以说,这次票房“神话”其实是群众力量的一次大集结……

2014 年 1 月,郭柯带着剧组在全国各地拍摄“慰安妇”幸存者,试图记录这群老人真正的生活状态与心境。但在那时候,全国的 32 位幸存者已经减少到 22 位,因此,这部纪录电影的名字也随之定为《二十二》。到了 2017 年上映时,这22 位老人里,仅存9 位在世了。

《三十二》得奖后,《二十二》开始是有投资的,但投资人认为越凄惨才能越吸引观众,所以要求将影片拍成苦大仇深的控诉,郭柯拒绝了。因为他接触到的奶奶们明明不是这样的,他不想被标签化。于是,投资人撤资了。

演员张歆艺在关键时候资助了100万,帮助导演完成了影片的制作。而后期,由于经费问题,《二十二》团队也曾发起过两次众筹活动。第一次,在29135名公众的捐赠下,制作团队完成了100万宣发经费筹募;在面临暑期档排片竞争的情况下,团队发起了第二次众筹,于2017年7月7日至9日之间,在全国38个城市进行点映。有2562名网友的参与下,超额完成了众筹目标。

可以说,这部电影由诞生,到最终呈现于观众面前,再到“自来水”们主动将影评传播出去,都是彻头彻尾的群众力量的一次大集结。

4

只为了留下她们最后的影像……

从技术上来讲,《二十二》算不上特别好的纪录片,但胜在拍得真诚。

是啊,这样的片子又需要什么技巧呢?任何的技巧在老奶奶们的经历面前又算什么?郭柯在一次点映上活动上,分享自己拍摄这部电影时的心路历程,他说:“看了以后,大家会知道《二十二》是一部非常平静的片子。你完全看不到历史在她们身上留下了什么痕迹,你提到‘慰安妇’时想象到的苦难、泪水似乎都与她们无关……‘慰安妇’这三个字其实是我们强加给她们的,走不出历史的是我们。我真的想让大家看看她们姓什么、叫什么、她们住在哪里,过着怎样的生活。”

对郭柯而言,重要的是铭记和传播。他的创作初衷就是不贩卖苦难,而是走到她们身边,静静地听这些老人们讲讲故事。

韦绍兰就跟他讲,“这世界真好,就算吃野东西,也要留出这条命来看。”

“阿婆看见日本人的照片没有哭也没有生气,她笑了,说,日本人也老了,连胡子都没有了。”

5

(郭柯承诺全部的票房将捐赠给相关的慰安妇公益组织)

继8月15日口碑发酵,4.9%的排片,和34%的上座率,斩获超过1300万票房后。8月16日,《二十二》的排片已升至9%。这是继《岗仁波齐》后,又一个向亿元俱乐部发起冲刺的纪录片。

2017年国产电影市场看似令人费解的纪录片效应背后,是观众对高品质作品爆发式的欢迎。好看的艺术电影不再“赔钱”,而强大明星阵容但缺乏诚意的电影,最终无法获得市场的尊重。

人已赞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