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近期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82%的中国家长更倾向于购买海外生产的配方奶粉产品,只有18%的中国家长倾向选择本土生产的配方奶粉产品。
然而,就在11月29日,浙江省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湖州开展进口婴幼儿奶粉专项抽检行动整治跨境电商食品》显示,有8个批次的进口婴幼儿奶粉中营养成分蛋白质含量低于我国标准。
进口婴幼儿乳粉不符国标,湖州市局提示消费者理性消费
由于近年来,跨境电商、海淘代购等贸易形势的兴起,进口食品质量参差不齐。对此,湖州市市场监管局重点针对全市销售的进口婴幼儿配方乳粉或个人,以及通过“跨境电商”代购进货并陈列销售的实体店,组织开展了专项执法抽检行动。
此次抽检品种以德国爱他美“Aptamil”系列婴幼儿奶粉为主,兼顾其他销量较大的进口婴幼儿乳粉品牌。检验项目按照我国相应阶段的婴幼儿配方乳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10767-2010、GB10765-2010等),检测各项营养指标。
据了解,湖州全市共抽取了进口婴幼儿奶粉34批次,经检验,发现其中有8个批次的进口婴幼儿奶粉营养成分含量低于我国GB10767-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较大婴儿和幼儿配方食品》的要求,被判为不合格的同时,湖州市局与县区局就不合格情况全部立案取证,现已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4份。对此,湖州市局针对跨境电商进口婴幼儿乳粉发布消费警示,提醒公众理性消费。
从公开资料了解到,蛋白质又称生命的物质基础。蛋白质占人体重量的16%~20%,即一个60kg重的成年人其体内约有蛋白质9.6~12kg。蛋白质是建造与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促进人体发育以及帮助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同时在蛋白质被分解时也可以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虽然蛋白质缺乏在成人中也有发生,但对于处于生长阶段的儿童来说却非常敏感。可能会导致儿童的生长发育迟缓、营养不良、体质量下降、淡漠、易激怒、贫血以及干瘦病或水肿,并因为易感染而继发疾病。
进口奶粉不合格已成常态
事实上,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幼儿配方奶粉必须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除了这些必须成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还规定了婴幼儿奶粉中部分可添加成分,包括DHA、ARA、牛磺酸、肌醇、左旋肉碱、叶酸、胆碱、哂、锰、亚油酸、亚麻酸等等,甚至在外包装上还有着明确要求。
然而近年来进口婴幼儿配方奶粉不合格的问题已经上升到了司空见惯的地步。据粗略统计,2017年1月,1批次澳大利亚进口的澳纽可婴儿配方奶粉因超限量使用营养强化剂牛磺酸而被销毁,涉及产品重量高达9.36吨。
2017年3月,1批次A2奶粉以及2批次的思宝智幼儿配方奶粉和思宝优婴儿配方奶粉因均未按要求提供证书或合格证明材料,在内蒙古和深圳进境口岸已作退货处理,涉及产品重量达3.72吨。
2017年7月,10批次维爱佳奶粉因货证不符或标签不合格被禁止入境,涉及产品重量达33.3752吨。
2017年11月,2批次来自法国的法婴特羊奶粉分别因胆碱含量与标签不合国家标准被拒入境,涉及品重量达0.0156吨。除此之外,还有不少的进口奶粉被拒门外,甚至有些被要求直接销毁。
不过,这种现象自2018年初出现好转,从近几月各地海关发布的不合格公示来看,不合格的婴幼儿奶粉在海关被检出的几率几乎为零。这也不禁让人疑惑,原本问题频出的进口奶粉,是如何在短时间内改变自身工艺,通过我国检验检疫的?
奶粉新政与电商法的出台将遏制不合格奶粉的发生率
细究之下不难发现,原来这些进口奶粉并不是提升了自身工艺,而是因为奶粉新政的实施,将众多没有获得注册的进口品牌拒之门外,甚至直接禁止其申请注册,诸如特福芬、泓乐等品牌奶粉厂的禁申,让它们至今都难以获得认监委认证注册,更别提配方注册了,而这也意味着这些不符合国标的奶粉品牌将失去在中国销售的绿卡。
然而这些没有通过注册或者不符合国家标准的奶粉品牌,虽不经海关但却成为海淘、跨境电商等渠道的热门单品,这也使得国内乳粉市场暗藏隐忧。
不过这一问题也将在2019年得到改善,因为《电子商务法》的相关条款将自2019年1月1日起逐步落实,这意味着热门的海淘奶粉业务将得到管控,以母婴为主的电商在线上获利将会变得更加困难。
据了解,电子商务法规定,海外乳企必须通过国家认监委认证,并持有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奶粉配方注册证,在海外印刷中文标签,最后经口岸检验检疫全项目检测合格获得“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的进口婴幼儿配方奶粉方可在国内市场进行合法销售。有行业人士猜测,《电子商务法》实施后,行业乐观估计会释放出50-80亿低端奶粉市场份额。
虽然国内有媒体言论表示进口奶粉品牌在出事儿后进行主动召回处理,是其品牌有担当的表现,但在笔者看来安全问题就是安全问题,不应以大小或者处理手段来论是非,甚至成为形象宣传的契机。而此番奶粉新政与《电子商务法》的落地,正是对藏有隐患的品牌的一种防患于未然的措施,并且全方位保证了消费者的安全与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