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认,在各行各业的发展中,经销商在整个商业演绎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相信没有哪个行业是离开经销商而独立发展起来的,母婴行业也如此。
但别看经销商多年前过得风声水起,挣得盆满钵满。众所周知,在过去信息化的闭塞通道里,渠道利益化会凸显。但随着信息交互的升级和互联网发展的快速迭代,传统经销商不得不面对电商和跨行业的多维冲击,原来既定的分销链条(通过经销商、二级经销商、批发商,最后将商品传递到终端)已经被新型商业模式所击破,甚至大部分已经进行淘汰流程。
在全新的商业模式下,母婴行业渠道高毛利时期早已一去不复返,从而导致经销商数量的骤减和竞争压力的加剧,经销渠道扁平化发展显得尤其突兀。
面对着越来越难做的市场,部分经销商开始觉醒,向服务商转型,以轻资产模式迅速向母婴门店靠拢,输出产品的同时用服务理念链接门店运营;也有部分经销商面对越来越难过的日子,直接弃棋而逃开起了母婴门店或者贴牌代工做起了品牌方;自然,还有一部分经销商正在寻找高利润产品,在进货和卖货上盘旋着差价利润。
为此笔者分别同经销商、品牌方、行业专家进行了深度探讨:未来母婴经销商的出路到底在哪里?
母婴行业专家张盛先:通货、小品牌经销商日渐消亡,优势品牌经销商沦为配货商
母婴行业专家商张盛先
这个问题要分模式而谈,拿奶粉举例,大概分为三类:1.流通品牌,不控货,在多渠道的冲击下,对经销商而言,量被分的越来越少,利润越来越薄,对渠道掌控力越来越弱,品牌商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低,品牌商只会在新渠道上投入。传统经销商在这块上只会萎缩,不会有太多机会。但品牌商需要传统经销商投入资金,垫付费用、简单的市场维护,所以这一块是日渐消亡,但短时间不会消失;
2. 国产优势品牌,伊利、飞鹤等,这些品牌依靠给经销商稍高的毛利率操作起来,但因为大部分的经销商没有市场运维能力,品牌商不得不直接投入人力做市场,话语权越来越弱,除部分不发达区域市场外,经销商逐步沦为配送商。但品牌商在这个版块因为做市场的激进,让经销商在垫付大量费用,如果出现大规模裁撤,品牌商的资金链就会断裂,所以这个版块经销商不会退出,只会逐步成为配送商(品牌商不会找物流企业取代,因为费用垫付问题,零售商账期问题);
3. 小品牌商,不管是国产小品牌还是进口小品牌,都会采用混合模式,一部分区域市场找代理商,一部分区域直接和零售商合作,具体采用哪种模式,要看双向选择。经销商在当地有运维能力,有客情,小品牌商会采用代理制,但现在零售商压力也很大,必然会把压力上移(比如账期、压低折扣),经销商的压力越来越大,即使有利润空间,也越来越难支撑。综上所述,随着零售商的日趋集中化(或大系统通过收购,规模更大;或优质系统通过相互合作,抱团做大规模;或资本借资本之力,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其他渠道的强势碾压(电商、微商、跨境购),经销商只能成为昨日黄花慢慢退出,供应链必然更为扁平,更有效率。
汇滋力总经理肖志华:品牌需要经销商,其可以通过连锁终端或整合个体门店存活
汇滋力总经理肖志华
其实经销商,就是帮助品牌推广及配货服务的一个阶层。在前几年,与终端零售商有明显区别。但是,在当下,二者越来越融合相近。我认为,经销商群体,在未来还会存在,只是在形态与具体模式上,会与现在的经销商有变化和区别。
1、品牌方需要经销商的存在,经销商对当地市场最了解,可以完成配送、收款、活动推广等大部分品牌方无法完成的功能。
2、有想法的经销商,在不断的拓展零售门店,比如,很多经销商凭借着管理与资金能力,在当地后发制人,打造了当地数一数二的连锁,确保了不被大的终端连锁牵制。
3、有思路的连锁终端,随着自身规模的不断扩大,必然往代理方面发展,因为,这不但有更高的毛利,更重要的是,可以把控优质的产品,给连锁门店的发展提供更为强劲的动力。
4、虽然现在大的电商平台,在全力推广新零售。但其本质,就是成为超级大经销商,获取超额话语权,从而获取超额利润。归根到底,还是属于经销商的变种。
5、小区域经销商,优势是对当地终端门店非常了解,对当地消费者的生活习惯更加了解,具有强大的铺市能力与产品推广能力,这是最核心的优势。在把握好这个核心优势后,只要紧跟快消品及母婴行业的规律变化,不断调整自身模式,就不会被淘汰。因为,对于门店来说,谁能帮助他提升营业额与利润,他就卖谁家的产品。
6、奶粉经销商,可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可以整合当地的个体门店,行成联盟,给个体门店赋能,提升他们的生意,从而实现对上游品牌更好的溢价能力。也可以自己开终端门店,掌握更多生意。同时,也可以自己创立品牌,向全国推广,往品牌方发展。
母婴行业经销商周泉:企业分化经销商市场,出路在于“找到贴近消费者的渠道”
母婴行业经销商周泉
乳粉市场供大于求,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经销商怎么活,才能继续挣厂家的钱?飞鹤、伊利的经销商现在日子也不好过,因为他们的渠道市场已经成型。目前看来,经销商就只能挣终端的钱。
北方一般都是商超的供货商,但这些经销商一般做的都是大品牌,例如惠氏、雅培、伊利、飞鹤。而南方代理商一般都是门店加经销商,属于连锁机构提前觉醒了,早在5~10年前,他们就与厂家合作,成为国代、省代,或是大区的代理了。
说到终端其实动销能力也就在一两个品牌,要知道一家门店奶粉的话一般不会超过20个,因为没有那么多品牌陈列,而一个售货员也是推1-2个品牌。外加很多品牌方的扫雷式推广宣传,很多顾客来店消费是有目标产品的。
说到目前经销商的境况,总的来说是小的经销商将逐渐消亡,大的经销商会越来越不好干。
很多经销商从前年左右开始就明显生意不行了,厂家一直通过各种手段去收经销商的渠道资源,分化他们的市场。自君乐宝玩新零售以后,大部分厂家也开始这么玩新营销,他们不招省代,只招市代或县代。有些企业做的好了,不仅从区域上分化,也能从自己的品牌上分化。
未来经销商要怎么走?门店、商超等都是既有的成型系统,这种老的系统想改变是很难的。所以经销商想回笼资金,开门店只是其中的一个宣泄口,要是想往下走,经销商可以联合厂家共同去分担市场的压力,主要是做消费者体验式服务,去做市场的品牌运作,走品牌化、专一化的经营道路。
其实,经销商改变不了与厂家的上下游关系,经销商的作用就是为厂家铺路,为他回笼资金。本质上厂家与经销商还有门店的目标基本上是对立的,光供货的经销商会逐步消亡,但连锁的经销商还会发展的很壮大。经销商的出路绝对不是在供货上,也不是整合上,而是要找到贴近消费者的渠道。
婴贝儿创始人&育儿专家柳志林:经销商不会消亡,它随着产品流通性的变化进行良性迭代
婴贝儿创始人&育儿专家柳志林
经销商在各行业有着明显的周期性,简单来说,当一个品牌在做市场初期时,由于资金的不足,或是市场开发的需求,它会依托于经销商,借助经销商的资金和资源迅速占领市场。当这个过程完成以后,尤其是市场占有率较高,产品变为通货的时候,经销商的作用就开始慢慢的降低。
打个比方,在乳制品行业,当初惠氏、美赞臣刚进入中国的时候,经销商的利润和权限比较大,但当惠氏、雅培等产品变成通货以后,经销商就变成了配货商,有的企业甚至连配货商都不需要,只要一个省代,或者几个省的那种批发商。
但经销商的变化与品牌和行业是不一样的,他是随着一个的品牌市场状况而变化。例如前几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导致国产奶粉销量下降,那时候企业也不追求市场占有率,不管是一线或是二线城市,有连锁系统就能代理一个奶粉品牌,只要当主推,卖的好就可以签合同。但是在新政出现后,像飞鹤,君乐宝等品牌它有了更大的需求,想要更高的市场占有率,想要在无论几线城市都要战胜进口奶粉。这个时候品牌就需要一定的供货面,譬如三公里之内或是每十万人之内,要有几个点。但系统门店不可能有这么高的占有率,所以企业又需要依靠于经销商。因为只有经销商才能按照企业的要求去铺货,去市场布点。
所以总得来说,经销商的发展需要依托于市场或品牌方的要求。其实对于经销商来说,最重要的是你处于品牌成长的哪一个阶段。如果市场快到成熟期这个阶段,经销商花费很大的气力去迎合其实已经没有必要了。只有企业在成长期阶段时,才是经销商最好的时期。不要奢望与企业共融,因为经销商和奶农什么的还不一样,因为有些东西是生产链中必不可少的,而经销商有时甚至可以没有。
那么这些经销商,要么转型,要么类似于入股加入这个产业链,要么转行。总之经销商是一个非常有规律的变化,它随着产品流通性的变化,有时膨胀,有时会缩减。
渠道扁平化是未来大趋势,但经销商并不由此而消亡
其实渠道扁平化是行业整体的一个趋势,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经销商被行业折掉是必不可免的,但扁平化并不意味着说是消灭经销商,因为不管品牌方再怎么整合经销商,仍旧取缔不了经销商在整个链条中的位置。
而如今经销商被砍,一方面是因为企业发展壮大后想通过渠道变革,实现减少中间成本与资源;另一方面是,经销商还停留在那个躺赚的时期,将“坐商思维”用在了服务终端与品牌上,这种思维确实可以轻松获得利益,但守株待兔的销售往往会陷入困局。要知道经销商原本就是“行商”出来的,积极的销售观念,可以让经销商再不断地寻找市场。所以观念落后、武功不全成为了现在经销商被砍的一大主因。
经销商要想活下去的话,他的工作重点不再是维护与厂商的关系。而是要突破固有思维,让坐商与行商思维并进,在外进行消费者教育,注重消费者体验,在内联合品牌方,攻守兼备,才能让经销商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