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和小蓝达成了交易 但没有给用户一个坦荡的交代

本文来自连线家,无论这桩交易具体的细节如何,这是一个对小蓝和滴滴都有利的交易。供应商和员工成了他们双方优先解决的对象,用户被放在了最后。

昨日,滴滴小蓝分别发布公告,宣布由滴滴托管小蓝单车。

小蓝资金链断裂后,要解决的债务有3项,一项是用户,一项是供应商,一项是员工。

从双方公告宣布之后社交平台的反应来看,现在不满意的只有用户。

对于用户,从双方公告中可以解读的态度是,双方目前只提供“小蓝单车APP用户押金、特权卡及充值余额可转换为等值滴滴单车券和出行券”这一方案。

如果用户不接受这种方案,可以继续与小蓝沟通,然而对于单个用户来说,小蓝已经没有有效率的沟通渠道,只有单方面的声明。界面创业一直试图联系小蓝单车创始团队成员,也未果。

在各大社交网站发出要求退款抱怨的只有用户,供应商和员工并无声音。

小蓝在微博发出的和滴滴的托管交易声明下面,全是用户的吐槽。

按照社交网站的情形推测,虽然滴滴和小蓝并未披露交易细节,但供应商和员工工资是首先得到解决的对象。

根据凤凰网科技,小蓝单车CEO李刚还以个人名义发声明表示,

我个人已经到部分资金,为小蓝单车野兽骑行的员工发放所欠工资,为我们的供应商降低损失。

而根据根据品玩得到知情人士的消息,滴滴会注入小蓝一笔钱,用于支付员工欠薪。

所以看起来是小蓝从滴滴拿到一笔钱来支付员工工资欠款和一部分供应商损失,如果是这样的话,那这就构成收购交易了,但滴滴官方、小蓝官方以及李刚,都回避了这种表述。

他们对外公开的关系是托管,而不是收购。然而,既然滴滴仅仅是托管小蓝的单车,债务跟滴滴无关,滴滴又何必以滴滴单车券和出行券的方式来弥补用户?

这笔交易的实质很可能是,小蓝把单车资产和其他价值卖给了滴滴,但拿到的钱并没有优先归还给用户,优先级最高的是员工工资,其次是一部分供应商欠款,最后的部分才是用户押金。

甚至,因为双方没有披露真正的交易细节,这部分钱是否优先进入小蓝的股东,包括创始团队和VC手中,都不得而知。

小蓝可能已经是一个负资产,具有一定的收购价值,但滴滴又不愿承担全部债务,只愿意提供有限的责任。

可以说双方这次是一个托管之上,收购未满的交易。

虽然这项交易对滴滴和小蓝都有好处,小蓝的一部分资产确实具有收购价值,但滴滴又不愿意替小蓝还掉所有债务,原本小蓝通过破产就可以把一部分负债赖掉。

所以,按照现在的状况来看,小蓝滴滴最后达成的默契是,能赖掉的部分就赖掉,而最容易赖掉的部分就是来自用户的那部分。

创业公司夭折并不新鲜,初创公司的成功率不高,VC和创投圈自然都知道。而且圈内人士常常倡导要宽容,创业不易,倡导理性看待创业失败者,营造一个容忍失败的创投环境。

但共享单车初创公司不一样,他们牵涉的不只是VC的钱,不只是员工和供应商的利益,还牵涉公众的钱。

VC愿意给钱,因为拿到的是股权,高风险的背后是未来可能的高收益,创业公司员工,为了规避风险,可能以股权期权来协调。

但用户的钱不一样,他们没有股权利益,甚至也没有债权利益,但却被集资投入到未知的创业豪赌之中。这相当于拿用户的钱,没有任何收益承诺的情况下,投入到自己命运未知的创业项目中。即便未来创业公司活下来,估值多高,和用户也没关系。而一旦创业公司失败,却用用户的钱来了结。这不道德,而且很可耻。

而且,每位用户的资金并不多,分散的力量难以在法律上维权。

小蓝的固定资产以及其他资产有多少价值?滴滴为此花了多少钱?这笔钱的处置去向是什么?

小蓝和滴滴现在的声明回避了这些关键交易细节,可以说两者的声明并不坦荡,而不是一个合理的交代。

不只是对于小蓝来说,它还没有完成它的社会责任担当,对于滴滴来说,这也不利于其形象和口碑。

要说明的一个问题是,滴滴为什么要自己做共享单车?

界面创业在之前的报道中已经提到,滴滴一直以来希望控制ofo,之后又推动ofo和摩拜合并,由自己主导合并公司,以继续控制出行领域。

但摩拜和ofo都不同意,摩拜已经在出行领域上开始扩张边界,目前的动作包括,摩拜已经成立了单独的出行团队“摩拜出行服务有限公司”;与首汽约车战略合作打车平台,连接嘀嗒拼车,布局电动汽车分时租赁。未来还可能和一直觊觎出行领域的美团结成联盟。

其他几家共享单车,永安行、哈罗单车也都在向出行扩张。

基于这样的情势,ofo对于滴滴在生态上的掣肘更加抵抗,二者关系彻底撕裂。

同时,基于入口级别的变化,滴滴在出行领域的话语权正在产生微妙的变化。

共享单车是一个获取流量更容易的入口,使用场景高频而刚需。即不是打车平台向共享单车导流,反而是共享单车向打车平台导流,以及,向更多出行场景延伸。

共享单车不仅会分流原本的打车场景,而且很可能取代原本打车的入口,成为整个出行生态布局的基础。

滴滴不得不自己亲自做了。

第二个问题是,即便是滴滴要自己做,为什么要接手小蓝这个烂摊子?

说小蓝是烂摊子的原因在于,小蓝已经没有任何品牌价值,甚至是负面的品牌价值。

所以,很大可能,滴滴不会保留小蓝的品牌,而只是在小蓝业务框架的基础上做自己的单车品牌。

“滴滴会收购小蓝单车的车辆资产,以及对滴滴接下来进入共享单车领域而言极为重要的单车投放指标。”根据品玩从消息人士处获得的此次交易细节,车辆固定资产和单车投放指标是促成双方这次交易的原因。

小蓝之前融资的资本,挪用用户押金等资本都用在固定资产上了,单车固定资本构成了小蓝的大部分价值,滴滴接手可以激活小蓝的这部分固定资产继续保持运转。当然同时,小蓝可以让滴滴的共享单车业务快速运转起来。

另外,小蓝更大的筹码可能来自于投放资质,根据中国企业家,目前国内多个城市已经实行限投政策,小蓝单车在北京、广州、深圳、南京和成都五个城市的投放资质,是滴滴需要的。

由于跟各个城市政策相关,这个筹码有多大并不确定。

小蓝留下的资产实际上还有人才。根据36Kr的报道,一名小蓝单车前员工透露,2017年底小蓝寻求收购不成之后,其负责产品研发的十几位员工几乎同一时间入职东南亚网约车公司Grab,而这家公司正是由滴滴投资的。“Grab的主场是在东南亚,在中国并没有什么业务,所以听说那么多人去了Grab,我就猜到小蓝和滴滴是私下达成了某些联系。”上述前员工说。

从存储人才等动作来看,滴滴自己做共享单车已经蓄谋已久。虽然,人才可能不需要通过和小蓝之间的交易来获得。

同样根据品玩,滴滴不会承担小蓝单车的供应商欠款。不过,滴滴这一次在无形之中收购了小蓝单车原有的供应链关系,供应商欠债的问题也因此变得不那么棘手了:滴滴如果要继续生产和投放单车,势必会给下供应商更多订单,这给小蓝创业团队和供应商之间留出了谈判空间,相当于缓和了双方原本剑拔弩张的关系。

当然,供应商对于滴滴也是一项资源,可以让它把共享单车快速做起来。

概括地说,滴滴的加入相当于激活了小蓝因为资金断裂而中止的业务,恢复资本输血,让小蓝已经积累下来的业务重新运转。

对于滴滴,则节省了进军共享单车所需要的资源组建成本和时间成本,让它的共享单车业务快速做起来。

共享单车几乎不积累用户,小蓝目前的用户流量没有太大价值。界面创业之前分析过,共享单车商业模式最大的特点在于,共享单车流量来得快去得也快,不容易积累用户。

虽然共享单车的流量本身没有壁垒,但具有流量入口价值,如果可以导入到滴滴的打车平台,就可以转化成打车的流量,这也是之前提到的滴滴之所以需要共享单车的战略意义所在。

无论这桩交易具体的细节如何,这是一个对小蓝和滴滴都有利的交易。供应商和一部分员工接下来都可能跟滴滴有合作,以及,小蓝创始团队如果继续创业,在这些环节的口碑也更重要,因此成了他们双方优先解决的对象。

只有,用户成了他们最后考虑的部分,这些用户已经没有更多的选择,也没有更多维权途径,他们很可能不得不接受现在的条款。

滴滴的声明表示将会在1月17日给出详细公告,同时会寻求其他解决方案。

人已赞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