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浪潮下,社会各界对共享充电宝是否是刚需品的讨论此消彼长,尽管舆论表现迟疑,但众多玩家已经争相入局。在街电CEO原源看来,资本并不是共享充电宝市场的催熟剂,频繁的入局者与激增的数量,让本身就是刚需品的共享充电宝自带需求。同时他表示,市场尚有大量的消费场景亟待开发,而设计最佳的人流动线是企业培育用户使用习惯的重中之重。
共享充电宝尚属初级阶段
不同于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的走红有点慢热。在共享充电宝企业经历专利争夺、行业前景的口水仗以及资本巨额投入后,共享充电宝的热度才不断上升。据不完全统计,已经有数十家共享充电宝企业入局,在资本表现最为积极的4-5月间,共享充电宝企业一共产生了12笔融资,近40家投资机构入局,融资总金额高达15亿元。
尽管资本对共享充电宝青睐有加,但在原源看来,资本并不是共享充电宝行业的催化剂。他表示,共享充电宝行业之所以起步早、市场表现慢热,主要是由于共享充电宝的铺设速度缓慢且数量有限,并没有引起消费者的注意。但随着入局者的不断增加,人们接触的场景中开始频繁地出现共享充电宝的身影,消费者的认知程度也会逐步加深,同时,共享充电宝本身就是刚需品,自带需求,种种原因让共享充电宝的外部条件趋于成熟,行业的热度也将随之攀升。
原源直言,当前的共享充电宝行业仍处于初级阶段,入局者处于对用户量的争取和对市场领导地位的把持阶段,在更合适的点位上铺设柜机,并通过快速增加柜机的数量提升覆盖的密度是当前共享充电宝的现状。原源进一步解释称,街电在铺设柜机时会按照网格化的方式布局,将每个区域划分成网格预设机柜的位置与数量,优先铺设不同网格内的人流动线处,随后根据机柜被使用的频率以及消费者使用习惯等数据,再次调整街电在每个网格内的数量和密度。
场景拓展待提速
当共享充电宝企业加速入局争夺市场的同时,也开始陷入纷争的漩涡中,街电自然也没有逃脱。在聚美优品战略投资街电3亿元前后,街电可谓经历了舆论的两极,先是因陈欧与王思聪互怼赚足了眼球,随后又因专利事件缠身,在陈欧不断被股东炮轰的同时,街电也被贴上是陈欧探索聚美优品转型拓展项目的标签。
尽管街电的发展离不开各种纷争,但拓展场景的速度并没有变缓慢,从餐厅布局到学校,原源表示街电将不断覆盖商圈、娱乐场所、交通枢纽等场景中。争夺更多消费场景已经是各家共享充电宝企业之间的默契,除共同争夺餐厅和商场等场景之外,酒吧、KTV、夜店等人流密度大且停留时间长的消费场所也是企业布局的方向之一。
对此,原源称入驻更多的场景才能获取消费注意力,需要通过数量与密度培育市场,也考验着共享充电宝企业的铺货速度和开拓渠道的能力。共享充电宝不断切入酒吧、餐厅、办公室、商场、学校等不同的消费场景,采用同时面对商家与消费者的B2B2C模式,只有通过不断量化,提升密集程度才能充分引起搭建场景的商家与消费者的注意。在提升密度的同时,点位布局的精准性与合理性也是共享充电宝企业面临的破局点,更为科学的设置可以方便消费者的借与还,以及减少企业在铺设时的资源浪费。
行业需更多创新
褪去资本的光环,共享充电宝企业在培育用户争夺市场的同时,已加快市场铺设和渠道资源整合速度,产品研发、渠道布局、设备铺设等“硬实力”一直是企业的着力点。在原源看来,研发能力、供应链能力以及铺设能力是共享充电宝企业在当前阶段发展的核心,产品的研发与生产影响着消费者对产品的体验感,最终影响着消费者对品牌的黏性与忠诚度。
原源直言,街电将更多的经费投入到产品的生产中,几乎占到了总支出的半数以上,产品的数量是表象,背后的体验升级才是争夺用户的合理方式,而产品又是技术的外在表现,最终是技术驱动着共享充电宝行业进行升级。
随着共享充电宝被更多的消费者认可,行业中的众多玩家开始分析共享充电宝行业的未来走向。事实上,共享充电宝作为在特定场景中的刚需品,企业为寻求长线发展,需要考虑以充电宝作为媒介衍生更多的服务维度,并构建合理的使用场景。但原源表示,考虑未来的发展规划还尚早,只有在平台积攒了几千万甚至是上亿的用户存量后,才能够拥有更多的想象空间和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