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问答社区里,凝练着中国人的公共历史记忆

个人情怀与宏大叙事。

作者|耳东陈

监制|吴怼怼

2021年行至尾声,各种约定俗成的年终总结纷至沓来。

豆瓣推出了一年一度书影音总结,音乐APP们按照惯例为用户呈现一年听歌总结,支付宝产出年度账单,此外疫情有防控大事记,各社交平台上充斥着这一年的各行各业各个圈层的大事记。

这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12月22日上了热搜的#2021你有哪些骄傲时刻#,当时的微博热搜被各种娱乐大瓜占据着,这种用平民故事传输中国正能量的词条,显得弥足珍贵。

互联网问答社区里,凝练着中国人的公共历史记忆

热搜的主视频《我的骄傲》讲的是一个渔村的小姑娘,在阴雨连绵的天气里盼不到出海的父亲回家,在村民帮助下开始造「卫星」的故事。

看的时候觉得视频用孩子的创造力和村民的热心肠来回扣「骄傲」主题很精巧,后来知道这是百度知道联手新华网做的,立刻由视频中的「卫星」想到今年夏天网上很火的那条百度知道问答——「国际空间站何时轮到中国人上去?」

这问题是2008年8月8日一位网友提出的,今年6月17日终于有了确切答案——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回头再看这个以「时代英雄 、中国骄傲」的角度传递2021年年度能量的案例,发现其中巧思,是沉淀已久的结果。

01

媒介共生互补

百度知道联合新华网传递「中国骄傲」,是典型的媒介共生互补。

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当下,获取信息的渠道丰富而庞杂,对大众而言,便利性增加的另一面,是对网络信息的信任度降低了。

新华网作为新华社旗下的综合信息服务门户网站,首先有其他网络媒体和自媒体难以望其项背的公信力。

在消息的表述上,区别于自媒体更情绪向的输出,新华网重在用精炼语言陈述事实,较少使用威胁信息、较多使用效能信息,不传输负能量,不煽动情绪。长期以来建立的是客观公正积极可信任的形象。

权威媒体意味着更强的专业性,对大事件把握更精准,对国民情绪嗅觉更敏锐。

互联网问答社区里,凝练着中国人的公共历史记忆

内容上,官媒下场并不是用盘点大事记的形式向网民展示2021年的各领域成果,而是拉平视角,以一个具体的小人物的故事,展现普世的父女之爱、邻里之情,故事中又有孩子童真的创造力和大人「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包容度,这种「中国骄傲」,是在告诉网友:

所谓「我的骄傲」,不止针对那些宏观层面的大人物大事件,也存在于每个平凡人生活的喜怒哀乐。

有公信力的媒体以平凡人故事讲时代情绪时,在观众层面第一印象是公平、正确、完整、无偏见、可被信任,也就更便于引导观众形成共同的历史记忆,进而构建国家认同。

好内容具备了,要形成良好传播,还少不了互动。互动的最基本形式是形成问答,谁来当出题人最妥当?

百度知道当仁不让。

作为问答平台,在过往十六年中,百度知道见证了普通人对生活、学术、家国大事等方方面面的求知欲,用问问题和回答问题的方式,构筑起了一条以网民生活为主线、贯穿时代发展的记忆长城。

当百度知道问「2021你有哪些骄傲时刻?」时,新华网用短片做第一答题人。

媒介个性互补,对用户有骄傲示范作用,同时也调动用户思维,大时代与小人物紧密结合,「中国骄傲」是人人参与的全民记忆。

02

个人情怀与宏大叙事

其实个人情怀与宏大叙事在平台形成互文,一直以来都是百度知道擅长的。

自2005年以来,百度知道用问答的形式,在时间和用户的合力中,共创了许多具有诗意的回答。

我在前文提到百度知道热门问题「国际空间站何时轮到中国人上去?」。

那个问题的详细描述中说「马来西亚人,泰国人,甚至日本人,韩国人都上去过了,该轮到中国了吧」。

从描述的语气,能看到提问者爱国心切,中国自尊呼之欲出,骄傲却没有注脚。

问题提出后的第二天,有网友回答「快了」。但那更像句充满期待的安慰。

从那时起至2021年的13年间,这个问题没有得到更多答案,它是互联网碎片信息中带着「中国骄傲」的一小块,发问的用户应该很难想象多年以后的某一天,答案揭晓了,回答里除了事实,还有更多与TA共鸣的爱国情绪。

提问时的那份中国自尊,等来了其他2561份「中国骄傲」的呼应。

互联网问答社区里,凝练着中国人的公共历史记忆

这时,问题已经超出了本身的意义,它像一次时空对话,更是一次穿梭十余年的国民见证。是国家力量的从无到有,人民期望的产生到实现。

这是问答平台的个人情怀与宏大叙事的对接。

在百度知道,这样的问答还有很多。

举个例子,有用户在2008年问,「近年来的国家大事都有哪些」,那条问题的第一个答案整理了2005-2007年国家发生的重大事情,这种常问常新的问题生命力不限于提问的那一年。

直到2020年,依旧有用户在回答该问题,从前回答里常见的是文字描述,新近的回答出现了视频。

互联网问答社区里,凝练着中国人的公共历史记忆

同一个问题不同年份的回答,除了显而易见的表层答案,背后还有时空问答的意味——提出的问题对当下依旧适用,但当下的答案早已不是从前的那样。

百度知道作为平台,记录用户答案的同时,也记下了回答问题的角度和方式,而这也是对当初提问者一种更深层的回答。

从回答的形式上,能窥见网民在表达形式上的变化,变化背后,底层逻辑能归结于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内容形式的发展与变化。而谁又能否认,这些潜移默化的网民习惯变迁,亦是国家大事的一部分。

宏大叙事在百度知道,与个人情怀有天然的连接,这得益于平台的属性。

宏大叙事的特征是以一种连贯的逻辑将过去与未来统一起来,构成一条因果链。它的话语体系,是国家前途命运与个人发展之间的关系。

问答平台呢,底层支撑是技术,而技术不仅是当下的,也包含过去的和将来的。

一个即时提出的问题,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依旧具有生命力,如果这个问题恰好展现的是个体对集体发展的关心,那么随着时间推移,它的回答角度越广,回答形式越丰富,与时代形成的互文就越强。

03

问答背后的人像

百度知道成立的十六年来,最早是解答问题的平台。用户在搜索引擎找答案,科学严谨的定论好找到,综合因素多的问题单一答案难解答。知道背后真人回答的身影,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且还人多力量大。

用户回答问题多了,就变成了热心用户,可以进入「知道团队」,赚积分,积累财富,累计值能兑换去看百度文库里的付费内容,还能变成「知道之星」。

回答问题上分带来满足感,问答之间有帮助和尊重。因为人的活跃,百度知道从解答问题的工具,逐步变成问答社区。

逛百度知道,一个明显的感受是,知道的回答充满人味。

知道日报、真相问答机、知道大数据、问一问,这些板块常有各领域专业人士的身影出没。

看「情感与心理」的问答,仿佛走进知音故事会,早年能看到许多情真意切的感情故事,如今能看到「换备胎时千斤顶放哪比较合适」。

之前有网友整理了一份百度知道废话文学合辑,里面许多答主也是段子手。

比如:

互联网问答社区里,凝练着中国人的公共历史记忆

比如:

互联网问答社区里,凝练着中国人的公共历史记忆

再比如:

互联网问答社区里,凝练着中国人的公共历史记忆

原来百度知道不光能问答,还能讲笑话。

也有的用户问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神问题,回答的人竟然也根据奇奇怪怪的脑回路能整出答案。这种常见于问歌名。

有用户听《江南style》不知叫什么名字,在知道用中文模仿韩语,「我爸刚弄死他是什么歌」?

互联网问答社区里,凝练着中国人的公共历史记忆

还有这种:

互联网问答社区里,凝练着中国人的公共历史记忆

忍俊不禁背后,用户的各种情绪体验,让百度知道是一个平台的同时,更是问答之间,用户、时事、社会热点的忠实记录者。

问问题,看问题,回答问题,问题里有众生相。

网友在平台上问过科普、生活妙招、交流过情感,会发现做出提问或者回答的行为是即时的,但与其他用户、与社会语境产生的连接,却是绵长的。

一些人问百度的时候,问到了知识和妙招,也有的人收获了一份爆笑或者暖心的情绪按摩,还有的人问题过于生僻,回答的人正顺着网线触达TA。

回答问题的人,帮了别人,得到了积分,展示了能力,获得了尊重感。

问答社区因为不同人的存在,拥有了多种人格。

百度知道走过十六年,记录着国人的求知欲。

不仅限于知识,还包含见识。不光涉及学术,也在反映生活。有的关乎自身,有的是对社会的期盼。

问答不仅是问答,是全体用户与平台在成长中进行的一场对彼此、对国家、对世界的见证。年年岁岁,串联起来,是中国网民共创的公共历史记忆。

人已赞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