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APP们: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但监听不是

隐私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我们的数据越来越被窥视,但仿佛我们除了等待立法之外,并没有什么可以去做的。期待这些APP自查自检吗?

我之前关闭了我的天猫精灵,因为我频繁的发现我刚刚和家人和朋友聊到的东西,迅速的出现在我的淘宝,我的微博,我的饿了么。

那种感觉,好像阿里巴巴就是我隔壁的小卖铺,成天拿着听诊器偷听我最近想买啥,然后一旦偷听到就去迅速进货。

直到,我再次去隔壁小卖铺买东西,老板笑盈盈的和我说“看吧,本店都是你想买的”。

并美其名,“猜你喜欢”。

我对象都没这么有心过。

我没有说智能音箱一定会窃听我的每一段对话,并商业化这些记录,我只是说明一个发生在我身上的现象。就像有媒体报道,经过三个月跟踪测试,模拟使用场景,发现谈话提及某种食物后,美团和饿了么上就会出现相关推荐,概率高达60%~70%,即美团、饿了么存在通过录音权限“偷听”用户隐私的行为。

严格意义上来说,这并不能算是什么新闻了,国内各大互联网公司窃取用户隐私,非法录音,等行为已经不止一次爆出了。QQ浏览器,百度输入法都有过疑似不经允许就录音的前科,这还只是我们知道的大公司,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盗取我们隐私更是没有底线,这些也被今年的315晚会有所曝光。

其实也并不仅仅是国内,只要是能满足商业利益,国外也一样。

去年在推特上,因为美国的记者讲了这样一件事:他与朋友去小店买酒,和店家经过了一番咨询后,买了一箱之前从没有听说过的啤酒。然后到家之后发现,这款之前从未喝过,从未买过,从未听说过的啤酒,赫然出现在了手机APP的广告中,在打开这款APP之前的15秒,记者还大声读出了这个酒的标签。

你看,这是不是跟中国的记者朋友爆出的,聊到想吃什么,美团和饿了么就给你推广什么,异曲同工。

315晚会年年看,话题也年年变,但也是貌似是315晚会每年都离不开的一个主题。尤其是大数据的今天,真实的你可以说是无处藏身,大家仿佛对各种机构,利用自身的数据习以为常了,搜索了什么关键字就会看到什么广告,看了什么类型的文章就都是这样的文章推荐。但是这些都是我们主动与软件产生的交互,利用这样的数据也就罢了。但是我们与朋友的聊天,完全是与平台方无关的,如果平台真的利用了这样的数据进行推荐,也真的是让人不寒而栗。

虽然美团和饿了么在第一时间就进行了辟谣。

美团方面回应称,有关“根据麦克风收录的语音关键词为点外卖的用户做推荐”的行为并不存在,美团外卖只会在获得用户语音使用授权,且用户主动发起美团外卖App内的语音输入行为时,才会使用麦克风。此外,美团外卖仅会在用户表达了明确需求信息、进行主动查询后,才会进行相关推荐输出。

饿了么方面表示,所谓“监听用户日常对话并做信息分析”,是一种无端猜测,饿了么既没有做类似的产品设置,也不具备相关技术条件,饿了么严格保护用户隐私,任何必要的信息采集都会在取得用户事先同意的前提下进行,在合法合规的范围内使用。

无论是那些测试了三个月的媒体朋友,还是广大用户,对于外卖软件是否进行窃听推荐,都没有下定论,大家还是相信软件们都有自己的底线,只是大家还是会担心自己的隐私。

中国消费者协会商品服务监督部主任皮小林。他表示,目前APP过度收集消费者个人隐私信息的情况仍然存在。中消协今年将引入专业机构,从技术层面对市场上的1000款主流APP进行测评,重点关注个人信息收集和保护情况。

中消协接到的消费者投诉显示,APP未经用户允许,私自授权未知的第三方分享和获取个人信息,是目前APP侵犯隐私的重点问题。虽然有所改善,但APP过渡收集消费者个人隐私信息的情况仍然存在,由此导致了个人隐私信息泄露、盗用、贩卖,以及频繁收到骚扰、诈骗电话和短信等问题。然而,受限于信息不对称和技术问题,消费者通常无法锁定具体是哪一个APP造成了个人信息泄露,难以举证。

皮小林认为,去年《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正式实施,填补了国内个人信息保护在实践标准上的空白。今年全国两会,《个人信息保护法》纳入立法规划,有望进一步保护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安全,推动APP依法合规获取和使用公民个人信息。中消协作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社会组织,对此表示欢迎与期待。而消费者自身也应加强个人信息的自我保护意识,从正规渠道下载APP,不随意提供个人敏感信息。

隐私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我们的数据越来越被窥视,但仿佛我们除了等待立法之外,并没有什么可以去做的。期待这些APP自查自检吗?

不会的,只要有商业利益在,他们就会觉得收集数据是对你的陪伴,猜你喜欢是对你的关爱,然后你恰好购买的他的推荐,那真是两个窜天猴上天——想(响)一块去了。

人已赞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