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互联网界发生了一个丑闻。学习类APP”小猿搜题”称:在线教育”作业帮”公司的员工,进入竞争对手小猿搜题,留下一堆涉黄信息,并利用最近九寨沟地震,把恶劣留言的影响升级。
而留言不久后,涉黄信息就被大量截图传播,微博营销号集中转发,引起舆论关注。第二天,有电视台制作一档栏目,批评小猿搜题涉黄,危害青少年,再次引爆舆论。
互联网是有痕迹的。这场疑似”栽赃构陷”的每一个IP地址,每一台手机编号,连续发布的涉黄信息,全都被记录下来。目前,据小猿搜题称,这些信息几乎都指向作业帮办公区。就连电视上那位煞有介事担心孩子成长的”学生家长”,居然也是作业帮员工。
继小猿搜题被媒体曝光”涉黄”、小猿搜题宣布遭作业帮设计”构陷”后,作业帮也发布声明,称自己被”诬告”。事件有些扑朔迷离,但如果”构陷”成立,已涉嫌刑事犯罪。
如果这场”构陷”确实为真,真是叹为观止。一家公司采用构陷手段,企图置竞争对手于死地,这已经和公司竞争、商业伦理无关,而是涉嫌刑事犯罪。这堪称互联网历史上最卑鄙的事件了。
公司竞争,互黑很常见。有些黑得有理有据,能够帮消费者辨别糟糕产品;有些黑得捕风捉影,反倒显出攻击者的虚弱和无良。想黑别人反自黑,也算是一种竞争结果。
一般来说,舆论是开放的,谁黑得有理,谁黑得发贱,一望即知。作为消费者,如果相互揭短是有事实依据的,看到公司竞争激烈成这样,应该感到高兴。他们每一次的揭露抨击,都是改善提高的机会,对消费者有好处。
然而,这次不一样。如果小猿搜题一方所指控的是事实,那么作业帮采取的手段就不只是黑,还有构陷,这是置人于死地的做法。一旦政府有关部门介入调查,”小猿搜题涉黄”被认定,这家公司很大概率会垮掉。这样的故事太常见了。
庆幸的是,互联网时代任何行动都会留下太多蛛丝马迹,抽丝剥茧地查到作案者的底细,也并不是太困难的事。既然有关公司已经报案,警方顺藤摸瓜查出事情真相,并不难。
但无论是”构陷”还是”诬陷”,都是一种令人不齿的行为,也刷新了互联网企业竞争的下线。这个事情应该在法律上有个说法。如此,我们才会有正常的商业伦理和商业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