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的两条腿:左脚行为右脚态度,如今却少了一只

本文来自连线家,数据有两条腿,左脚行为右脚态度,想要追上消费者,一个都不能少。

618来的前几天,我变成了女人。

我本是一个中年非油腻男子。

这次变身,主要是因为最近我研究了下母婴市场,在网络上频繁搜索母婴用品,于是某宝毫不客气的往我身上贴了几个关键词:“女”、“已婚”、“处在哺乳期”。就这样,我被定义成了“准妈妈”,开始收到各种母婴用品、母婴体验的推送。

这种被怀孕的感觉让我哭笑不得。线上数据如此无情,对我的了解又如此片面,我买过的男士护膝和剃须刀都不能让它回想起我的性别;好笑的是线上数据只记录我的线上行为,丝毫不考虑我的动机和感受,有时候刚要觉得它推心置腹,它的机器本性就马上暴露。

线上行为数据摸索用户,就像一个追姑娘不走心的小伙子,追姑娘要走心,不仅是小伙子自己要走心,更要走人家姑娘的心啊。

数据想要抓住用户的心,还要跑快些。过去的线上行为数据不放过用户的一举一动,但用户已经发生的行为是过去时。线上记录的行为数据具有延后性,跟不上用户的所思所想,自然抓不住用户的心。

人脸识别顾客“表情”?

一家新加坡的寿司店已经开始转变与消费者的对话语态。

他们为了优化寿司的产品组合,想到用人工智能将消费者的“表情”注入消费者大数据。具体的操作,是运用“机器识别”记录下大批顾客选择和食用寿司时的微表情。

“表情数据”的初衷是为了了解顾客吃寿司时的情绪:享受时,眉心舒展,嘴角微扬;不悦时,往往眉头紧锁,停止咀嚼。这些数据不同于一般的销售数据。如果仅仅是根据每种寿司的销售总量判断,得到的结论或许只是A类寿司卖得好,我多生产一点;B类销售总数一般般,我就少生产一点,然而根据表情数据的结果看,事实并不是那么简单:有些销售量大,被顾客经常选择,只是因为它的外观比较吸引人,但顾客在吃的过程中,表情并不是特别享受,也不会再次购买。似乎表情数据在这个过程中建立了寿司与顾客的联系,帮助我们了解哪种寿司更受欢迎。

可是经过一段时间发现,顾客的表情反应南辕北辙,充满了随机性,表情数据无法给出一个相对可靠有效的答案。

表情有时候会骗人

表情作为短暂的情绪,只能表现一部分的情感。由于是短暂的情绪,表情有时候会骗人。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相同数量的美国小孩和日本小孩集体观看恐怖的画面时,美国小孩会露出恐惧的神色,而日本小孩还保持礼貌微笑;但是,当让小孩单独在一个屋子里观看这些画面时,每个人(包括日本小孩)都出现了惊恐的表情。

这说明表情作为一种临场情绪反应,与周围的环境可能构成多组相关关系。就拿这次寿司店的例子看,顾客的微小表情变化可能来自这月的绩效达不到,今天喜欢的球队赢了,亦或是买进的股票跌了等等,都能影响顾客的面部表情。想要排除这些变量的影响,找到影响顾客对产品真实想法,就需要持续大量地记录顾客情感态度变化。

情感态度才是真实而可靠的

我们为什么对最亲近的人最常发脾气?如果从一个我们与亲人争吵的场景来看,我们的情绪会是暴戾的、不耐烦的,但这种瞬时情绪不能代表我们对家人的真实态度,持续观察我们的情绪后就会发现,我们在与家人争执后,会后悔、会感到抱歉、会试图补偿。暴戾到后悔的情绪变化值,才是最有意义的。这个变化值恰恰能透露出我们对家人的真实态度——我们对家人更信赖、也投入更多安全感。

情绪是某种事件或情境下产生的反应,它是短暂的,随环境而变;而情感态度反应了人的社会关系和生活状况,这是一种持续的、稳定的状态。行为和表情有时候会说谎,但情感态度不会。

没有态度调查,就没有洞察

毛泽东是注重情感态度调查的一个实例。在那个充满白色恐怖的年代里,人们都谨言慎行,想要了解人的真实感受其实是非常困难的。毛泽东走到农民群众中,持续大量地去了解农民当时的社会矛盾和真实想法。他深入农民内部,卷起裤腿,到水田帮农民插秧;他三顾茅庐拜访农民群众,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经过多年深入一线持续的走访调研,他找到了当时社会的一系列问题和解决方案,也发现了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的症结——农民土地改革问题。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开篇便提到。为何废除肉刑?怎么样才能团结农民?逃兵该怎么处置?卖给老百姓红军债券该怎么卖?每月军饷发多少怎么发?…无数的细节,皆来自他深耕一线点点滴滴的洞察。

人毕竟是感情动物,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消费者的行为和表情有时候也带有这种防备式的欺骗性,只有在持续的态度调查后,最真实的情感才会渐渐暴露出来。

数据有两条腿,左脚行为右脚态度,想要追上消费者,一个都不能少。

人已赞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