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猩便利获得蚂蚁金服战略投资,红杉资本、华兴资本、元璟资本及其他老股东悉数跟投。同时,猩便利将推出新一代的无人零售智能设备“猩+”,据悉,该设备已选点投放测试成功,并已陆续投放市场。
据猩便利方面透露,引入蚂蚁金服的技术支持,采用了生物识别技术,并接入信用消费体系,研发出全新的无人零售智能设备——猩+。这意味着猩便利将对即时消费领域进行全面的智能化升级,猩便利此轮战略投资资金,也将用于新型智能设备的生产和推广,以及后续进一步的平台、技术开发投入。
猩便利深度布局智能无人货柜,将无人零售拉入了一个新的竞争主场。如果说,无人货架的上半场是点位大战,那下半场无疑是精细化运营。
猩便利推出无人零售智能设备“猩+”
抢夺智能货柜赛道的竞争,是在今年年初开始的,智能货柜代替了无人值守零售货架,成为新的风口。苏宁为了止损正在铺设新版智能货柜,腾讯云服务提出智能货柜解决方案,零售前沿社(ID:lingshouqianyanshe)曾报道过的便利蜂于春节后开始在北京市场将无人值守货架更换成了智能货柜。
便利蜂方面曾向零售前沿社透露过其转型做智能货柜的初衷:“无人货架围绕点位量竞争的粗放型运营时代已经结束,整个市场已把竞争的重点转向运营效率。在我们看来,智能货柜是运营效率提升的前提条件,传统的简易货架不转型升级必死无疑。”
便利蜂预计在北京市场替换和新铺的点位数有近万个,并计划在全国范围内推进智能货柜的全面部署。从无人货架到智能货柜的转型,面临着很多难题。
控制货损确实是研发智能货柜的一个重要出发点,但也不局限于此。相比简易的开放式无人货架,智能货柜需要用户扫码开门、关门自动结算,的确使货损得到有效的控制。和自动售货机相比,智能货柜的成本更低、体验更好,商品品类能够动态调整,具备精细化运营的条件。但是,智能货柜会是终点吗?
智能货柜的研发和部署有较高的技术要求和资本门槛,目前一些上市公司和无人货架头部创业公司都在进行这种产品的研发。猩便利获得蚂蚁金服战略投资,在技术方面毋庸置疑,这也将成为猩便利的一个行业优势。
但智能货柜相较于无人货架增加了企业成本,还拉高了无人零售的竞争门槛。据猩便利公关透露,本轮融资规模在数亿元人民币,具体金额现阶段暂不方便透露。那么以零售前沿社(ID:lingshouqianyanshe)报道的便利蜂为例,便利蜂自主研发的硬件成本价已降到5000元左右,扩大规模后硬件成本还有下降空间,已具备大规模部署的条件。
先计算硬件成本,猩便利联合创始人司江华曾表达过自己对无人货架点位扩张的观点,他认为,哪一家无人货架公司率先达到30万个左右点位的体量,基本上就能占据绝对优势。距离司江华提到的30万点位,以单体3000元成本计算,光在设备投放上,这个数字就是9亿元。
如果不在乎投入,在后期大规模投放上,智能货柜的产能也将成为一大难题,便利蜂也认为现在市场上智能货柜的产能严重不足,无法满足投放需求,便利蜂预计会先行部署5万台设备。优先向北京等城市做智能货柜的高密度、智能化覆盖。
由此可见,当无人货架进入智能化时代后,竞争的重点不仅是点位数,更核心的是研发能力、运营能力和资本能力的全面比拼。这波智能货柜竞争,或许会将市场上升到了比拼资本的恶性循环中。
智能货柜玩家,将市场拉到新的竞争高度
猩便利的本轮融资,无疑给凉透了的无人货架市场带来了一丝暖意。但是深度布局智能无人货柜的脚步是否慢了一拍?
要知道,抢夺智能货柜赛道的竞争,早在今年年初就已经开始了,智能货柜代替了无人值守零售货架,成为新的风口。
阿里联合美的推出了主打全场景即时零售的“小卖柜”,苏宁为了止损正在铺设新版智能货柜;腾讯云服务提出智能货柜解决方案,每日优鲜便利购也推出的智能货柜,与微信支付签订合作协议,成为腾讯在智慧无人零售领域的首个合作企业。
京东到家Go入局智能货柜市场,一经进入就要覆盖包括北上广深在内的全国10个以上主要城市。同时背靠京东集团,京东到家Go在供应链、用户运营等方面将展开深度合作。
阿里、腾讯、京东、苏宁等巨头早已经纷纷涉猎货柜形态。而蚂蚁金服战略投资猩便利深度布局智能货柜,晚了吗?有不方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向零售前沿社(ID:lingshouqianyanshe)透露:猩便利现在入局智能货柜并不晚,智能货柜的精细化运营刚刚开始。
5月24日,每日优鲜便利购与腾讯云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智能货柜解决方案、图像识别、云服务三个方面展开合作。人货架市场此前的粗放型运营阶段已经结束,智能货柜相较于无人货架来说便于实时掌握每个点位的库存信息,补货能够更加精准及时,另外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货损问题,成为无人货架迭代升级的新方向。
无人货架形态在经历了诸如果小美与番茄便利合并、猩便利收购51零食、便利蜂战略投资控股领蛙等行业整合后,并没有激起太大的浪花。同时同行之间恶性竞争、互相拆台也不容忽视,对手将货架货品拿走,由于没付款后台数据未更新,被用户投诉补货不及时,也从侧面反映出无人货架盗损率控制等难题。
各个无人货架企业都在寻求新的发展机会,果小美从“自营的重模式”转变为“与第三方联合运营以及区域合伙人制的轻模式,同时试水拼团电商业务。
零售前沿社(ID:lingshouqianyanshe)曾分析果小美的新模式,认为这种模式试图解决其供应链问题。通过与便利店等第三方的合作,利用别人家成熟的供应链来弥补无人货架没有前置仓这一短板。同时,拼团业务是果小美团队最熟悉的操作模式,或许这将成为果小美一个新的转型突破口。
而大部分无人货架企业最终都抓住了智能货柜这一救命稻草,也有人将智能货柜看做是无人货架的终极形态。
相较于无人超市,无人货架因低门槛、成本小引发资本关注,在2017年,众投资人蜂拥而至,新品牌扎堆而出,爆发期两个月内30个项目入局,18个项目获得融资。据talkingdata的不完全统计,2017年,数十家无人货架公司的融资金额合计超过30亿人民币。
但是抢占1㎡的零售市场并不容易,以本次获得融资的猩便利为例,有业内人士算过这样一笔账:无人货柜单次补货的物流成本与人力成本在20元至30元,货物成本在300元至600元之间,单柜日收入在50元至80元,这还是忽略损耗和丢失成本的数据。整个公司的运营还要加上BD成本、三四线城市新渠道成本、上海8家齐开的便利店以及无人便利店的研发成本,猩便利每月的运维成本应该相当高。
尤其是在比拼精细化运营中,猩便利如何通过“便利店+智能货柜+无人货架”的组合形式,提升自己的行业竞争力?
精细化运营,猩便利才刚刚起步
猩便利成立于2017年6月,其在成立不过短短四个月的时间,就拿到了近5亿人民币融资,并一度以超亿元人民币的天使轮融资,创下了新零售领域天使融资规模最大的纪录。
2017年9月,猩便利获光速中国领投的近亿元天使轮投资,而投资名单中,除了机构投资方,原美团CEO王兴、原大众点评CEO张涛,大众点评CFO叶树蕻和美团副总裁王慧文也以个人身份参投;11月获由红杉资本领投,华兴资本、元璟资本及其他老股东跟投的3.8亿元A1轮投资。
猩便利在短短时间内拿到行业最高融资额,除了资本对市场的认可,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对创始团队的押宝。
猩便利创始人吕广渝曾任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后加入大众点评任COO,CEO司江华此前任美团点评休闲娱乐事业部总经理。此外,原日本罗森资深副总裁晓村、我厨COO 夏荷也陆续加入猩便利团队,如此庞大的创始团队成员,为猩便利背书。
无论在融资速度还是规模上,猩便利都是极具代表性的一家公司。但从2017年6月成立之后,猩便利一直面临着很多的负面消息,有人将这归结于对行业没有信心,有人将这归结于猩便利树大招风。
此前零售前沿社(ID:lingshouqianyanshe)就曾报道过,2017年12月底猩便利要求其设备合作商(某知名电器企业)停止之前商定采购的冷柜等电器的生产。据了解,猩便利与该公司签订两万台设备的合同,该合同首付款还未支付,将面临违约金处罚;该设备合作商还有1万台冷柜、2000多台热柜未发给猩便利。
同月,猩便利官方曾宣布其办公室无人值守便利架上12小时产生的订单数已经突破100万大关,还表示猩便利已经成为及时便利行业中的第一家日订单破万的企业。此消息一出,就有行业人士推算,按照一个覆盖30-50人的货架计算,猩便利要达到100万的订单,那货架数应该需要至少10万台。被指出百万订单水分多,疑似“官方刷单”只为找融资。
随后,关于猩便利大幅裁员、刷单等消息甚嚣尘上,对于外界的种种传言,猩便利一直以来并没有做过多的回应,只说是公司在对内部人员、资源进行优化、重组。
质疑仍在继续,猩便利也一直在朝着精细化运营迈进。5月9日,猩便利在上海的两家智能自助便利店,已经拿到市场监督管理局颁发的便利店“热厨”经营许可证。猩便利联合创始人司江华曾经表示,抢占点位之后,第二个阶段比较关键的,是无人货架的精细化运营能力。
新零售商业分析师云阳子表示:“作为传统便利店的破局者,以猩便利为代表的新型便利店也借此机会重新定义了便利店的鲜食品类,并重构了居民日常就餐的消费场景。”
零售前沿社(ID:lingshouqianyanshe)认为,猩便利的多业态发展是有行业优势的。先从无人货架入局,与优质的供应链合作,快速的拓展市场抢占流量。紧接着,猩便利推出便利店,与无人货架数据打通,对消费者进行多维度多场景的覆盖,二者在供应链、选品、物流和营销体系,都通过进行精细化运营去协调。
在前期,猩便利只是一个平台型或者是服务型公司,因为自己不生产商品,货源是第三方供应,只提供场地和货架,就可以轻资产运营。但随着其不断的重资产布局,可以看到猩便利的野心不仅如此,猩便利还拥有自建鲜食生产基地、完整掌握供应链全链路能力的企业。
猩便利开始自己生产商品,尤其在当前的新零售环境下,鲜食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高频刚需消费品,同时也是传统便利行业收入和利润的核心来源,据数据显示,进入便利店内的60-70%的消费者会购买鲜食,并拉动其他商品的销量。
通过建立鲜食生产基地进一步掌握了鲜食的自行研发生产能力,这无疑是对未来激烈市场竞争的提早布局。拥有鲜食工厂的猩便利可以打造自有品牌,掌握商品的定价权,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正如大部分零售从业者所说,回归零售的本质,与无人值守便利货架一样,智能货柜的落脚点仍是供应链和运营,那么通过本篇对猩便利的解析,可以看到猩便利正朝着这两个方面发力,但是对整体的盈利期限,仍然没有一个具体的时间。
智能货柜会是无人货架转型的终极形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