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互联网行业中,有两家企业的财报最吸引眼球,一家是腾讯,业绩数字足以让人咋舌;另一家是阿里,总是不断刷新着人们的认知。5月4日,阿里巴巴对外公布了2018财年Q4及全年业绩报告,数据显示,阿里巴巴2018财年收入为2502.66亿元,同比增长了58%,创出IPO以来最高增速,其中核心电商业务收入为2140.2亿元,同比增长了60%。
媒体对待阿里、腾讯的财报,往往会拿着放大镜来观察,喜欢找到一些“漏洞”。不过,阿里巴巴的财报表现太逆天了,几乎没有瑕疵。对于一家收入规模达到2500亿的大鳄来说,营收能保持60%左右的增幅,特别是阿里大本营的核心电商零售业务板块,行业的平均增幅已经滑落到了30%左右,但阿里能以两倍以上的增速继续扩大体量,确实相当不易。但阿里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
既能活在当下,又能投资未来
对于一家上市企业来说,很容易陷入到“短期与长期发展矛盾”的困境中,如果一家企业在资本市场没足够的底气,不能在短期利润和营收指标给投资者信心的话,只要业绩低于预期,投资者就会用脚投票。所以,很多上市公司既要面对业务战略上的重要拐点,需要持续性投入,驱动公司完成“变轨”,但短期还要照顾到投资者的情绪,财报数字要好看一些,尽量少做长期无法变现的投入。
多数情况下,这是一个鱼与熊掌难以兼得的选择题,所以,DELL、360、分众传媒等越来越多的美股上市企业才选择了私有化,暂时告别资本市场,换来长期的战略投入和稍显难看的财务报表。阿里这份财报,之所以说逆天,就是因为它既照顾到了当下,又投资了未来。
从当下来看,阿里财报中有几个颇为亮眼的数据:一是核心电商业务收入同比增长了60%,而上一季度,同比增长为57%。而且考虑到上一个季度有双11放量的因素,会透支下一季度的收入,60%的增长就更加令人惊叹了;二是用户层面,今年3月,阿里中国零售平台的移动月活跃用户数达到了6.17亿,较去年3月,大幅增长了1.1亿,3700万也刷出了季度内的最高净增值。在移动互联网红利日渐消失,获客成本持续抬升的环境下,阿里活跃用户增长如此强劲,驱动力可能来自于线下新零售的布局。
记得在上一次季报发布时,阿里CEO张勇就说过,这是公司历史上最好的季度之一,但没想到最新的季报又一次刷新了新的纪录。
而且这还是在投资了未来,扩大了投入和成本费用的前提下所完成的。过去的2017年,是阿里All in到新零售领域的关键一年,大动作频频,最大的变化是持续推进了新零售战略的落地,加码了菜鸟物流,入股和收购了高鑫零售、居然之家,还宣告成立了达摩研究院,未来三年投入1000亿元。这种不断入股、收购,线下资源、研发、推广等规模性投入,会带来高成本费用,也必然会稀释公司的营收和利润。但事实上,阿里的营收增长率反而出现了最好的成绩。这在很多公司身上,是难以看到的现象。
有观点认为,阿里很幸运,但如果只是单个季度报告的脉冲,这种说法还能站得住脚,其实自从逍遥子张勇坐镇阿里CEO后,核心电商业务的同比增长率一直持续跑出了加速度,就已经否认了这一观点。从2016年到2018年来看,2016年的季度同比增长中,最低的是42%,但最近连续三个季度,均保持在62%以上的水平;同样,从净利润季度同比增长情况来看,2016年的前三个季度增长一度停滞,但进入2017年后,一直保持持续增长的势头,年度利润增长更是超过了40%。
新零售基础设施是未来,远没到效益爆发期
那么,阿里凭什么有这样高的增长率呢?原因就在于新零售的拉动上。实际上,我们可以从天猫的GMV数据上找到答案。财报显示,2018年天猫实物GMV增速为45%,虽然超过了今年3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网上零售额32.2%的增速,但离阿里整体收入58%的增长还存在一个剪刀差,这个增量就来自于新零售的强劲拉动和补位。
我们来看一下2017年阿里在新零售领域究竟搞出了哪些动作。首先是马云一直在海外市场忙活的国际电商业务,阿里增资了东南亚电商平台Lazada多达20亿美元,同时全球零售市场平台速卖通(Ali Express)也出现了强劲增长。截至2018年3月31日止财政年度,国际商业零售业务收入同比增长94%,来自74个国家和地区的18000个品牌通过天猫国际向中国销售。根据易观咨询的统计,从2017年4月到12月,以交易额计,天猫国际成为中国排名第一的跨境电商平台。
再者是新零售标杆盒马鲜生,目前,阿里巴巴旗下盒马鲜生在全国开出了37家门店,覆盖全国9个主要城市,到4月底,盒马门店更增加到46家,覆盖了全国13个城市,新零售城市网络已经成型。盒马鲜生不仅是新零售的示范,引发了京东、美团、永辉超市等新旧零售力量的跟风和模仿,更开始进入收入爆发阶段。
最后是阿里在线下零售实体领域的加码和投资。2017年,阿里战略投资了中国最大的线下零售企业高鑫零售,成为第一大股东,揽入了大润发、欧尚两大零售品牌;同时阿里还增资了银泰百货,花了54.53亿元入股了居然之家,拿到了15%的股份;物流仓储方面,阿里对菜鸟网络增资了53亿元,持有菜鸟51%的股份,并且宣布未来五年将继续投入1000亿元,加快建设物流网络,打通跨境电商物流通道。
显然,这一系列的投资和大力度投入,虽然短期内会稀释掉阿里的利润,但却为未来的新零售业态提供了扎实的基础设施层面的支撑。除了阿里外,腾讯在2017年也在新零售领域频频落子,相继入股了海澜之家、步步高零售实体企业,显然是从阿里大手笔整合线下零售业态上发现了玄机,只不过,腾讯在构建新零售基础设施方面还存在较大的短板。当然,有一定是可以肯定的,现在还是新零售的布局阶段,远远没有到效益爆发的拐点上。
连做空机构都放弃了,阿里收入增长的窗口刚打开
很多人可能感兴趣话题是:这种超过60%的收入增长势头,阿里还能保持几年?
仔细看阿里发布的财报的话,就会发现有这样一个数据——2018年,新零售所促进的线上线下融合的全新业态,为阿里在业绩表现和业务增长的高速发展提供了爆发式的新动能,展望2019财年,阿里预计集团整体收入的增长将超过60%。就此,我们可以算一笔账,2018财年的收入是2502亿元,同比增长是58%,按照2019年的预计增长率,阿里收入将达到4000亿元。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我们可以对标一下美国的亚马逊。在电商领域,阿里的市场占有率超过80%,亚马逊占有全美40%到50%的网购份额。在几乎处于垄断地位的前提下,在剔除掉增长率更高的阿里云等新兴业务后,阿里的营收增长依然要高出亚马逊20%左右,而同期京东商城的2017年营收是938亿元,同比增长率仅为36.15%,这一数据也被阿里远远甩在了后面。
所以可以得出结论,阿里在新零售领域的投资和入股,已经在营收和利润层面得到了体现,而且这种拉动业绩的爆发力正变得越来越强。这一点也能从阿里2015年到2018年的财报中得到印证,在2015财年到2017财年的三年时间里,收入增速水平分别为45%,32.7%及56%,2018年预计会超过60%。这种稳步高速增长的势头,如果没有新零售外力的拉动,显然是无法完成的。
更让业界大跌眼镜的是,就连美国知名的做空机构都已经彻底放弃了。在阿里发布最新的财报数据前,5月2日,曾经让中概股闻风丧胆的研究公司,香橼研究(Citron Research)罕见地发布一份看多阿里巴巴的报告,并将阿里巴巴股票的目标价提升到250美元,比当前阿里的股价整整高出了60多美元。“大空头”香橼还称阿里是全球最被低估的公司。
本来这一罕见表态让人很难理解,但看了阿里逆天的财报数据,就彻底明白了。当然,阿里的财报数据也给中国互联网行业提了一个醒——线上的红利已经结束了,线下融合才是接下来的王道,更是未来业务的新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