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CK一贯认为:实操许多情况下不能一概而论,容易吾之蜜糖彼之砒霜,因此希望大家有甄别性的阅读理解。以下内容是基于CK个人经验及实操偏好,如有谬误请大家指正。
1
促销形式一:满减
—1.1 满减还是满赠?—
任何一场大促,就像一桌琳琅满目的宴席,总少不了一道主菜。因此选择什么样的主活动至关重要。目前市面上最为常规的主促有两种:满减和满赠。
如下图所示,所谓满赠,即针对不同金额的消费订单,额外赠送给顾客不同价值感的赠品,以吸引用户更高金额的下单购买。
优劣势分析:
优势:赠品这种实物形式很容易唤醒用户的价格段认知,价值感更加强烈
劣势:赠品要尽量覆盖大多数用户需求,不被需要的赠品是没有价值感的
因此商家在活动设计时,通常选择需求度较高、市场价格高、采购成本可控的产品。满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零售商控制促销成本,因此非常适合竞争相对可控的状态。一
旦市场爆发激烈的竞争,这种需要用户思考赠品价值的促销方式会显得说服成本过高,满减将会逐渐取代满赠,成为市场主流。
满减的优势非常明显,同类可比的产品顾客支付的货币变少了,这是比赠品更加简单直接的用户沟通方式。但随之而来的销售成本也快速上升。因此选择满赠还是满减,需要从市场竞争激烈程度、品牌定位及用户价值感认知等几个方面考虑。
例如国产彩妆价格竞争激烈,采用的方式大多为第二家半价的方式促销,而Olay这样成熟的品牌则更偏好于买赠的方式提升消费价值感
—1.2满减的活动设置—
由于互联网用户迁移壁垒低、电商市场竞争激烈,而大多数平台和品牌都没有形成有效的认知壁垒,所以CK一般更建议采用满减方式。
在具体的满减活动设置中,有两种基本的方式:滚动满减、层级满减
如上图所示滚动满减的本质是一个相对均匀的购买折扣,用户无论购买金额高低,其折扣相差类似。
优劣势分析:
优势:用户对于消费权益清晰明了,不需要经过思考和比较
劣势:由于高/低购买用户折扣类似,很难推动用户提高客单
在流量昂贵的今天,商家致力于个体用户LTV的挖掘,因此设计出层级满减的促销变种(如下图)
优劣势分析:
优势:不同金额享有不同的折扣优惠,刺激用户提高客单
劣势:满减等级设计受到诸多因素影响,成本控制难度大
滚动/层级满减的使用场景不可一概而论,更不存在孰优孰劣。CK认为是需要考虑产品丰富度、消费叠加性、目标客单价等客观因素。
分析:
产品丰富性:产品选择越多,构建高金额订单越容易
消费叠加性:商品消费叠加性越高,多件购买越普遍
目标客单价:偏离平时客单价越多,越需要加大力度
因此对于产品线单薄、消费叠加性差的产品更加倾向于单品促销或者滚动满减,而对于品项丰富的零售商,层级满减可以有效地提高其客单价。
—1.3满减的活动测算—
如果我们选择层级满减的活动方式,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设置满减的台阶,这里面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档位数量—
一般情况下,满减都会设置在三档。太少会让活动显得单薄,需要加大力度。太多用户消费决策成本会变高,不利于成交转化。
—档位设计—
增长机制分析:
低档:以日常客单价为锚点,略高取整,以整百最佳、50倍数亦可
中档:常设置在低档2倍,促销力度增加10%以上,形成优惠的台阶
高档:常设置在低档3-4倍,促销力度在中档基础继续放大10%以上
通常情况下,我们都选择有规律的档位设计,以便于用户快速的记住消费的台阶是多少。至于不同档位的优惠力度大小,则需要考虑活动目标客单价而进行灵活调整。
—主促销档位选择—
有些人会问,不是客单价越高越好么?其实情况不尽然。我们需要计算另外一个数值:
对于用户来说,需要的SKU数量越多,其选择和比较的成本越高。如果商品SKU供给有限,那么会进一步加大用户的选择难度,最终导致用户放弃选购,无法达到促销的预期目标。
从个人经验来看,1/30以下是一个比较舒适的数字。因此我们在做促销设计的时候需要考虑这个因素,有针对性的选择核心促销档位。
—1.4 小结—
一定有人会好奇在爆款当道的今天,为什么要选择满减或者买赠作为主活动形式。
分析:
竞争:降低了对于单品价格促销的纠缠,尤其是对于零售商
用户:更直观的向用户传递活动力度,形成强烈的促销认知
商家:有利于拉动用户的关联性消费,提高个体用户的销售
因此对于经营多种产品的商家而言,单品爆款是打开流量流入的大门,而主活动的设计则是提升销售客单并获取盈利的关键。
在主活动的实际操作中,是选择满减还是买赠?是选择层级满减还是滚动满减?不可一概而论,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一事一议。
从个人偏好上更加偏向于层级满减,在档位的设计上宜整百便于记忆,各档均以低档规律倍数即可。
至于主促销档次的选择,必须考量用户决策难度,不宜拔苗助长导致用户放弃消费,反而弄巧成拙。
2
促销形式二:加赠
—2.1 加赠的目的—
上文我们系统的分析了促销主活动的选择问题,这里面涉及到两个关键性的决策
决策分析:
主活动形式:选择什么样的形式作主活动,是满赠还是满减?
核心档位:经过精确的评估和计算,选择主活动的核心档位。
根据CK的个人经验,主活动多以满减为主,而核心档位基本以高档为主,既可以满足用户既得利益需求,又能够悄无声息的拉高客单价。
弊端分析:
成本:满减直接反应在用户成交价格中,促销成本较高。
竞争:竞争对手很容易在满减力度上压制住己方的促销
简单的来说,当A平台推出满100-30的活动后,B平台可以很快上线满100-40的活动进行压制,这对于已经投入巨大媒体资源的A平台,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为了缓冲这种直面的价格竞争,同时有意识的控制促销成本,在活动设计时,CK喜欢在满减活动的基础上叠加一个买赠活动。
在核心档位增加买赠,是有意识的形成不同购买人群的价格歧视,在用户心目中制造出强烈的沉没成本。仿佛没有凑到那一档,自己吃了很大的亏一样。所以多买几百块也在所不惜。
就像我们小区门口的便利店,棒冰买十送一,虽然CK很清楚这是一个营销套路,但是每次依然忍不住至少买上十根,大道至简,想来作为消费者,大家也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吧。
—2.2 加赠的设计—
关于加赠的设计,我们需要关注三个核心点:
—成本控制—
如前文所述,买赠是一种可以帮助企业控制投入的促销形式。原因很简单,赠品的市场价值和采购价值之间存在价差。
如上图所示,用户感受到的主档位促销力度=满减+买赠(市场价值)。而对于商家来说,所支出的成本是满减+买赠采购成本。
这种操作可以在快速转化销售额的同时,将总成本牢牢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
—规避竞争—
上文我们谈到满减作为主活动的风险,即竞争对手可以借助即时的力度进行活动压制,导致我方先期市场投入的浪费。
将单纯的满减拆解成满减+加赠的方式,不仅仅是成本的考虑,更重要的是帮助企业规避恶性竞争。
道理很简单,竞争对手可以针锋相对的组织满减活动,但是无法短时间内组织相应的买赠活动,买赠的准备周期帮助企业实现竞争区隔
—赠品选择—
加赠策略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赠品的选择。正如上文所说,不被需要的赠品是没有价值的。
赠品采购原则:
用户需求优先:必须是目标高净值用户需要的产品
市场价值认可:赠品的市场价值必须为用户所认可
采购成本可控:采购成本相对可控降低总成本支出
赠品的选择和采购都需要时间成本,为企业提供了先发优势和竞争规避,也是CK钟爱这种方式的重要原因之一。
—2.3 加赠的计算—
众所周知,满减、优惠券的数量准备比较简单,只有一个虚拟的数字,在有需要的时候随时可以增加。
但赠品则有所不同,它的采购是有周期的,因此原则上就大不就小(宁可多准备,不能临时不够)。那么多少是多?多少是少?标准在哪里?
这里CK提供两种计算的维度供大家参考
—销售目标计算法—
根据销售目标,结合促销经验折算主活动档位占比,进而推算出达成销售指标所需的买赠数量。
销售目标计算法所得的买赠数量是商家所需准备的最小数量(以下简称最低数)。
最低线是在帮助我们确认,要想达成销售目标,我们准备的基本线在哪里,他和库存线一样,都是我们完成销售的关键性基础
—库存计算法—
根据活动前整体库存,结合售罄率折算出最大可售库存,进而推算出售罄时所需的买赠数量
库存计算法所得的买赠数量是商家所需准备的最大数量(以下简称最大数)。
最大数是基于库存情况的销售极限值,因此我们会非常清楚买赠准备的极限在哪里,以避免不要的人力物力的浪费。
在实际操作中,商家会根据最低数和最大数的实际情况,取一个折中的数据作为买赠数量的参考值。
正如上文所说的那样:就大不就小。宁可准备用不掉,也绝对不能容忍出现销售暴涨时,由于赠品数量不足而影响成交转化的情况。
—2.4 小结—
作为一个辅助性活动,买赠以突然加码的锚点形成了用户意识上的沉没成本,如果不能达到那个档位,自己就亏大了,在不知不觉间消费金额被强行拉高。
加赠的应用再次验证了一个核心消费原理的强大:
要想让用户慷慨解囊,必须让他觉得自己所得到的的利益是远远大于支出货币的。
分析:
满减:构建性价比的基本面,用户用更少的钱买到同样的东西
加赠:利用采购和市场价格的不对称性,突出价值感和性价比
可通过综合价值加快用户成交、可通过赠品采购控制成本、可通过准备周期构建竞争壁垒,满减+买赠这对组合非常值得拥有。
2
促销形式三:抽奖
—3.1 为什么做抽奖—
在讲解抽奖具体操作之前,我们首先要阐述清楚:为什么要做抽奖?不做行不行?
CK认为需要根据主活动档次与日常客单价的差距,如果>2倍,最好增加一档抽奖。
如上图,由于客单价在150-200之间,而主活动档次定位在800元左右(约四倍)。活动设置没有问题,但是容易留下活动后遗症。
经验判断:
800档:主活动档位,销售占比预计60%以上,订单数占比预计30-40%
400档:辅助活动档位,销售占比预计25%,订单数占比预计40-50%
200档:补充活动档位,销售占比预计10%,订单数占比预计10-20%
由于主活动拉动客单价,订单分布会明显偏离日常向高价格带移动。但依然有60-70%的订单无法达到主活动档位。
用户自我感觉吃亏的心理落差(活动设置后遗症)很容易转嫁到零售商身上,这种情况越是靠近主活动档位越明显,例如案例中的400档位段。
为了防止由于心理落差导致订单用户心有微词、甚至放弃下单,我们需要对他们进行安抚。但由于主活动已定,无法投入大成本操作。
抽奖,作为一种概率游戏,虽然所有的参与者都知道自己中奖的可能并不大,但是依然心存希望。因此作为安抚的活动补充是最合适不过的。
说的直白一点,它就是给予没有达到主活动档位人群一点点心理慰藉,舒缓其心理落差,让他们获得一种心理的平衡。
—3.2 抽奖的设计—
如上文所述,抽奖是为了在成本可控的基础上,给予没有达到主活动档位的用户一个心理慰藉。其中的关键在于抽奖规则的设计,能否点燃用户内心的希望—说不定我也能中个大奖。
用户感知分析:
奖品价值感:用户认可的高价值的奖品才能够激发其内心希望感
中奖概率:用户主观判断自己中奖的概率,是另一个参与的关键
—奖品价值感—
上文谈到了抽奖活动对于用户心理落差的填补作用,但从奖品而言,用户对于其价值的评估是影响抽奖效果的关键性因素
如上图,只有用户渴望的高价值奖品,才能帮助其克服中奖概率的阻碍,下单争取中奖的机会。
因此我们在奖品的选择上,优选选择用户耳熟能详、具有清晰价格标的的产品(很多活动喜欢用Apple产品做奖品就是这个道理)
—中奖概率—
除了奖品本身,另外一个影响用户参与度的关键性因素是用户对于中奖概率的估计,如果因为数量不足感觉无法中奖,参与度就会急剧下降。
在奖品数量的设置上,由于用户无法感知可参与抽奖的订单总数,因此绝对的奖品数量而非相对的中奖比例,对于用户来说感知更为强烈。
严格意义上来说,对于奖品的数量设置,尤其是一等奖/二等奖的数量,一定要增加到一种能够让用户感觉容易中的程度,这样才会产生冲动。
—3.3 抽奖细节控制—
在实际的抽奖活动设置中,可打磨的细节有很多,有三个点是非常值得注意的:
—时间差异设置—
抽奖活动的系统设置,通常是通过奖项的不同比例而非绝对数量控制。这就为商家的操作留下了空间。
当然,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借助系统后台人为控制中奖比例,从而达到前台数量好看、实际支出不高的活动结果。
但CK更加看重的是利用时间差异设置,即每一天的中奖概率设置从大到小逐次降低,以达到与销售分布匹配,帮助和刺激销售的目的。
—诚信危机控制—
如果想要借助抽奖活动燃起目标用户的希望之火,节点控制中很关键的一点是不能让他们有怀疑有猫腻的地方,即杜绝诚信危机
基本点控制:
抽奖:杜绝人工干预,避免落下商家猫腻的口舌
公布:及时公布中奖信息,刺激用户的快速决策
有些品牌喜欢玩大Boss抽奖的游戏,表面看来挺有新意,又拍了Boss的MP。也许比起装模作样的大Boss,可能系统对于用户来说更可靠。
—整体成本控制—
三档抽奖设置分析:
一等奖:数量有限,主要用价值感吸引用户眼球
二等奖:数量增加,以数量弥补头奖的数量不足
三等奖:数量最大,弥补用户未中大奖后的失落
对于一二等奖的设置,每个商家的经营品类各有不同,不可同日而语。三等奖一般都是优惠券,以形成二次消费。
但在三等奖力度的控制与抽奖的参与门槛有关,门槛低则优惠券需要设置消费限制,反之亦然。
—3.4 小结—
正如上文所说,抽奖本质上是一个概率游戏。因此奖项尤其是大奖的设置,需要考虑三个方面。
分析:
参与门槛高:用户参与需要付出更多努力,需要更吸引人的奖项驱动
参与门槛低:用户参与抽奖较容易,对奖项大小、概率高低要求降低
因此抽奖的设置(如上图),需要综合考虑用户参与门槛、奖项价值、中奖概率的平衡。当抽奖概率增大到100%时,赠品必然会降低到一个商家可承受的范围内。这其实就是买赠了。
用一个并不高的代价换取一个虚拟的希望想象,对于商家和用户来说,其实是一个双赢的局面。作为辅助,抽奖绝对是个很好的选择。
4
促销形式四:头彩
—4.1 为什么要做头彩—
首先CK来解释下什么叫头彩?头彩是在活动开始后,为那些踩点过来消费的积极用户限时/限量的给予一定的优惠。
不同于其他促销形式以消费金额作为促销参与门槛,头彩是以参与时间的早晚作为依据,因此设置很低的参与门槛,甚至是不设置门槛。最为常见的方式就是前XXX名加赠…….
如果仔细回想一下,除了618、11.11,我们能够说出几个脍炙人口的促销节庆?对于开始的时间是否又能够精准报出来呢?
头彩活动就是来解决这个问题的。表面看来是图一个开门生意的好彩头,实际上是设置一个用户对于活动开始时间的锚点记忆。
简单的来说,用户通过对于头彩活动的渴望,强化了对于活动开始时间的记忆,从而提高了用户参与促销的比例。
根据惯例,各商家/平台每逢大促,必先期投放大量的广告,以达到用户覆盖的目的。但由于提前投放,广告的价值更多在于告知而非参与转化。
CK认为影响此类广告投放转化的关键之一,在于用户是否能够印象深刻的记住促销活动开始的时间。即他们是否会有动力守着电脑等着活动开始。
现实操作中,更多的情况是用户记住活动没记住开始时间,等到想起来的时候大概已经错过了活动,广告投放的效果就大打折扣。
—4.2 头彩的设计—
上文我们谈到,头彩的设置是为了通过活动来强化用户对于活动开始时间的记忆,进而增加用户参与活动的概率。因此活动的设置变得非常关键。
—参与门槛—
任何一个促销活动的参与都有门槛,只是门槛设置的精巧与否。门槛设计的好,用户参与舒适增加对商家平台的好感。反之亦然。
参与门槛分析:
限时:在指定时间段内参与头彩活动可享受促销优惠
限量:在指定人数范围内参与头彩互动享受促销优惠
限人:指定条件的用户才可以参与头彩活动享受促销
在很多情况下,商家处于个人偏好会综合应用以上三种方式,试图在成本、时间性和重点客户三者之间需求平衡。
就CK个人经验,活动最宜设置为定时开始限量优惠,既制造了时间急迫性又可以控制成本。过多的门槛只会大面积削弱活动效果
—优惠形式—
当头彩参与门槛确定后,优惠形式就成为另外一个影响用户参与积极性的关键性因素。一般来说,主流的优惠形式分为赠品和价格优惠两种,根据是否使用设限又被切分为四种情况(如下图)
分析:
使用限制:通过对优惠的使用设限来控制活动成本
优惠形式:根据预算金额、用户偏好选择优惠形式
用户很容易在跨越了参与门槛之后,因为优惠形式的设限而放弃参与,因此选择设限需要非常谨慎。从CK个人习惯,是反对设置使用限制的,因此通常选用诸如加赠这可控制成本、用户喜闻乐见的方式。
—4.3 赠品的选择—
正如上文所说,CK个人更加喜欢不设限的加赠,不仅用户参与感舒畅,而且可以通过采购成本控制投入。在实际操作中,需要考虑三个因素:
—大众口味—
头彩的目的是借助加赠的方式来驱动用户在指定的时间点消费。因此在赠品的选择上,必须考虑到用户的需求
如上图所示,头彩的赠品最好是绝大多数用户都需要的产品,最好是喜闻乐见带有一定稀缺性的。例如一些KOL大促时,喜欢送IP衍生品,这样的操作迎合了粉丝的心理需求,通常效果都会不错。
—重点关照—
实事求是的说,所有的商家都希望在促销时能够关照到老用户,他们是一个品牌商家生存和发展的基石。这一点在如今更为关键。
如上图,有些商家喜欢通过上述促销的设限有意识的倾斜。这种做法太过于简单粗暴,很容易激发用户的逆反心理。
CK更喜欢的方式则是通过头彩操作,因为早鸟十有八九是高活跃用户。只有他们才会去抢购那些价值并不算很高的赠品(如上文的IP产品)
—力度控制—
作为一个整体促销组合,头彩的供给量毕竟有限。为了考虑到用户消费感受的落差,头彩赠品的成本力度需要控制。
头彩产品价值太高,后来者心理落差过大会造成购买障碍。价值太小,用户会缺乏行动的动力。
因此操作需要考虑客单价及市场竞争激烈程度,一般建议产品市场价格在日常客单价的10-30%左右。
—4.4 小结—
如上文所述,设计头彩活动是为了在用户脑海中形成一个清晰的时间锚点(活动什么时候开始),并吸引用户准时参加。
因此设计头彩活动的关键在于活动形式的选择及力度的控制:
活动形式:选择需要用户喜闻乐见,以尽量保证用户参与活动的广泛性
活动力度:不宜过大,容易冲击主活动,不宜过小,缺乏用户的吸引力
当然在此基础上,如果能够对核心用户群体和老客户有所侧重则是更加完美的事情。这一点不宜矫枉过正,更多是借助活动内容而非参与设限来达成。
个中尺度不同行业、不同商家、不同品牌、不同市场均有所差异,大家使用时需要反复权衡,以求活动目的的顺利达成。
4
促销的统筹规划
—5.1 活动统筹的重要性—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促销活动的统筹安排也是如此。以下图促销模板为例:
—有主有次—
如上图操作,四个促销不可能齐头并进。因为商家成本太高,所以必须有主有次。即敲定一个核心活动作为吸引用户的关键。
商家通过一个力度强劲的主活动,让用户感受到促销力度。这种实实在在的利益回报可以帮助加快用户决策速度。其他促销则定性在辅助作用,即便是取消它们,核心活动也应该是有竞争力的。
—目标锚定—
企业促销是为了吸引更多的用户购买,是为了说服用户支付更多的货币。当敲定了核心活动后,商家需要设立一些锚定点帮助实现促销的目的。
加赠活动可以加码核心档位的促销力度,产生强烈的沉没成本,从而潜移默化的拉高消费客单。头彩活动则增加用户的活动时间记忆,最大可能的降低用户错过促销的概率,从而提高用户消费比例。
—有实有虚—
根据28法则,商家的促销设计主要是针对20%的高贡献人群。但这容易引起绝大多数用户的失落和不满,为此需要概率活动的加入。
抽奖活动成本相对可控。对于用户来说可以公平的博取一个中大奖的机会。这种虚拟的获利想象能够有效的降低促销的后遗症,同时了丰富活动的形式,是个一举两得的措施。
—5.2 活动台阶的设计—
当确定了促销活动的组成及其各自定位,商家需要对活动台阶进行具体设计,大致步骤如下。
—满减台阶的设计—
满减活动是整个促销的基础,因此其台阶设计是至关重要的。根据个人经验需要考虑三个方面:
分析:
参照数据:以日常消费客单价作为参照,作为促销台阶起点
起步数据:以日常客单以上取整作为起步数据,以整百最佳
升阶规则:以起步数据的固定倍数作为升阶规则,2倍最佳
如上图范例:当客单价为170时,取200作为起步数据,升阶设置为2倍即200-400-800,这样更便利于用户计算满减的折扣率,降低决策成本。
—锚定台阶的设计—
确定满减活动后,商家需要对锚定活动进行设置,以迅速锁定用户的消费目标和活动参与时间。
分析:
客单锚定:根据商品SKU数确定核心活动档位,以此敲定客单锚定参照点
时间锚定:设置头彩活动增强用户参与活动的时间记忆,增加活动参与度
如上图,加赠活动切中的是400和800之间的600价位档,并以此缓冲从400-800的跃迁难度。头彩设计则需要降低/没有参与金额门槛,以时间和数量的紧迫性提高用户记忆度
—抽奖台阶的设计—
上文我们说到抽奖活动是为了安抚绝大多数的用户群体,因此抽奖台阶需要精心设计。
分析:
参照数据:以满减核心档位-1作为参照点
台阶确定:考虑非核心用户的普遍性感受
如上图,抽奖台阶不宜过低,过低不利于单价的拉升,不宜过高,过高则影响低档用户的安抚。以临近400档的客单作为切入点,在安抚两档用户的同时,悄无声息的拉动200档消费的提升。
—5.3 活动策略的准备—
在活动台阶的决策中,商家必须做出一些基础性的准备,以做到促销决策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用户画像—
只有足够了解自己的用户,商家才能够清晰的知道促销说服用户的难度,从而为销售达成奠定基础
分析:
用户比例:新客比例高则核心促销档位不宜过高,反之核心档位可适当提高
消费叠加:商品主营品类的消费叠加性,是否能够支撑核心档位的消费金额
由上可知,我们需要根据阶段性新老客消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计算核心档位消费的合理性。如果用户决策成本过高,则需要适当降低活动档位。
—预算分配—
促销是为达成销售服务的,因此商家需要根据预算合理的设计促销组合,以达成销售目标。
分析:
用户画像:根据用户的具体画像,制定促销的组成及活动台阶
预算划分:根据预算划分促销不同组成及活动台阶分配预算额
由上可知,商家需要明确在不同的用户分类上花多少促销预算,预计产生多少金额的销售,ROI是多少。从而科学的完成销售和促销预算的分配。
—库存准备—
预算分配仅仅是商家计算出销售达成的可能性。另一个影响销售达成的重要因素是库存的准备。
分析:
库存总额:至少保证促销前的总库存是销售目标的130-150%
商品控制:畅销商品库存放大,其他商品库存控制以降低风险
市场的变化对于商家来说永远是一个黑盒子,一方面要保证销售达成的库存,另一方面要降低风险,因此必须考虑促销失败的可能性。畅销商品的库存放大则可以增强商家库存的变现能力,以防万一。
—5.4 小结—
活动的统筹安排过程,是一个对销售目标、促销预算和库存备货的拆解过程。商家借助促销设计将用户引导到特定的消费区间,通过资源倾斜激发核心档位的销售,进而实现销售的达成。
对于活动统筹安排,CK个人的经验是需要根据用户画像和经营数据一事一议,切不可照本宣科、刻舟求剑,因此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哈哈。
未完待续
本文来自连线家;作者:CK,连线家专家组成员,授权连线家独家首发,转载请注明来源连线家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