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5第49篇]蹭个热点谈谈小米手机(番后篇)

本文来自连线家,小米生态链的产品选择是围绕手机核心用户展开的,在利用原有用户降低说服成本的同时,顺利切入低品牌集中度的品类市场。这种方式有别于传统的品牌品类化的原则,因此常规的线下运营模式已经不再适合小米。小米之家的诞生,为品牌服务和生态链商品的陈列销售提供了场所。更为关键的是,三线以下城市的商业相对集中,这种集合店的模式在那里可以发挥比一二线城市更大的作用。这一点恰恰是小米迫切希望突破的市场。预计小米会加大三线以下市场的店铺布局,在开发新用户的同时对抗竞品来自农村市场的压力。
其实CK知道,关于小米的文章大家不喜欢看。

毕竟在过去的8年里,各种砖家已经写过太多解析小米的文章。

CK还是最初的那个观点:

小米的成功是偶然中的必然(智能机迭代、诺基亚崩塌),如今面临的瓶颈也是必然中的偶然(三星电池门、三线换机潮)。

粉或黑对于还在创业的我们来说,没有任何实质性意义。清晰的解读小米发展的商业逻辑并且从中学习到经验教训才是最重要的。

今天我们就来收个尾,补齐小米产品策略的解析并做最后的总结。

解析小米产品策略

如果说用户对于小米的追捧,来自于其定价击穿用户价格认知区间和市场价格预期。

那么1999元的价格是如何制定出来的,这是另外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定价策略分类

目前市场上主流的定价策略主要有两种:

—撇脂定价—

解析:

  • 新品厂家赚取高额毛利,以满足市场投放和固定成本投入快速回收的需要
  • 随着销售规模的不断扩大,产品单位成本不断降低,终端售价也同步降低
  • 当产品从饱和期进入衰退期时,品牌方降低售价薄利多销,清减库存。
—渗透定价-—

解析:

  • 品牌放弃新品导入期的高额毛利,以预定销售数量作为成本核算折点
  • 依据预计成本折点制定更具竞争力的低价,以谋求销售规模的快速扩大
  • 当产品销售数量越过预定成本折点,单件产品核算由亏损转向盈利状态
—对比分析—

从产品形态属性分析,影响到最终定价策略的主要因素有三个:

  • 消费周转率
  • 预投入成本(包括研发和基础固定投资)
  • 市场竞争程度
如果产品周转率低,销售规模难以预估;

如果预投入成本过高,需要短周期回笼成本;

如果市场竞争度低,处于绝对的技术性领先;

品牌方采取撇脂定价的概率会变高。反之则采取渗透定价的概率会变高。

格列卫就是撇脂定价的典型代表。这是由其技术垄断性和40亿美金巨额投入所决定的。

快消品则更多运用渗透定价战略,以求在最短时间内获取最大的市场份额。

手机市场解析

—2012年—

智能手机市场普遍采用撇脂定价策略,市场主流价格带维持在3500-5000元。小米1999元的定价杀伤力十足。

—2016年—

随着品牌渗透定价的流行,手机市场价格认知区间降低到2000-2500元区间,小米的价格优势基本上损失殆尽。

由于国产手机品牌缺乏核心技术,因此被迫采用类似于快消品的渗透定价模式运作市场,彼此之间竞争惨烈是不可避免的。

反观苹果、三星由于掌握技术、供应链壁垒,拥有撇脂定价的能力,因此获取高额利润。

这就是为什么华为投入巨资研发5G的真正原因,没有技术壁垒永远无法做真正的高端产品。

解析小米之家

生态链解读:

雷军强调,小米是一家以手机、智能硬件和LOT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公司。在智能硬件上,小米选择的是投资生态链公司的方式。

根据2017年艾瑞咨询的数据,全球第一的移动电源、空气净化器和电动代步车及中国大陆第一的智能穿戴设备均为小米投资的公司。

根据CK的研究,这些商品都有两个共同的特点:

  • 品类没有领头羊,品牌市场份额分散
  • 消费低频,单次用户消费说服成本高
根据行业经验,它们有两个基本的增长维度:

分析:

  • 横向:增加个体用户可能的消费品类
  • 纵向:增加用户的总量以提升销售额
从目前角度分析:小米采取的是复合策略:

  • 横向:扩大海外市场,增加用户总量
  • 纵向:推生态链产品,产品包围用户

客观的分析,小米的策略效果明显:2017年营收突破1100亿,手机总出货量突破9000万部。

小米之家解读:

随着互联网人口红利的逐渐消逝,传统的电商运作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小米的增长需求。

线下渠道,这个曾经小米避而不急的销售通路,成为了小米的下一个增长机会。

小米运作线下渠道短板十分明显:

分析:

  • 缺乏基础:线下渠道开发时间成本巨大,短期内无法实现快速突破
  • 管理难度:线下管控需要大量的运营团队,且终端价格管控难度大
  • 品类分散:生态链产品分散,渠道对接效率低,无法发挥集团优势
  • 毛利不足:线下多级代理对于毛利的要求较高,手机毛利无法满足
为了更好地发挥生态链的优势,更好的构建线下消费场景,小米自建线下零售渠道—小米之家,成为不得不做的折中选择。

很多人会把小米之家和苹果之家进行比较,实际上它们的目标和初衷是大相径庭的。

  • 苹果之家:产品展示、体验场所,以奢侈品的运营方式为苹果产品提供溢价支撑。
  • 小米之间:更多承载的是线下展示和购买的场所,兼顾客户服务的线下落地点

小结:

小米生态链的产品选择是围绕手机核心用户展开的,在利用原有用户降低说服成本的同时,顺利切入低品牌集中度的品类市场。

这种方式有别于传统的品牌品类化的原则,因此常规的线下运营模式已经不再适合小米。

小米之家的诞生,为品牌服务和生态链商品的陈列销售提供了场所。

更为关键的是,三线以下城市的商业相对集中,这种集合店的模式在那里可以发挥比一二线城市更大的作用。

这一点恰恰是小米迫切希望突破的市场。

预计小米会加大三线以下市场的店铺布局,在开发新用户的同时对抗竞品来自农村市场的压力。

总结:

古人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小米的发展历程必然是有一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下面是CK的一点个人总结,仅供参考:

  • 产品参数化有助于用户对于品牌性价比的认知,但是要有能力保持这种性价比认知
  • 产品人设有助于激发精准用户人群的精神共鸣,但需要时刻关注其消费需求变化
  • 低频产品围绕用户做消费场景,高频产品围绕用户做复购。这个命题只能二选一
  • 每个市场攫取最大利润的一定是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没有核心技术就只能搬砖头
  • 如果没有能力为产品增加娱乐性和社交性,专注于产品性价比是条不错的出路
  • 品牌的崛起需要市场机会,一旦错过市场窗口期,就只能等待下一次窗口期。
  • 利用好用户的消费预期,但是不要制造过高的预期,否则用户会让你更失望。
  • 每个企业的发展都有瓶颈期,这是很正常的。企业价值在渡过瓶颈期后会更大。
  • 没有绝对的技术垄断,撇脂定价是很危险的,因为随时会有几十个竞品冲进来。

本文来自连线家作者:内容电商实验室,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

人已赞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