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已经在改变医疗,但腾讯还是不知道该干什么

腾讯已经在医疗领域探索了很多年,“一惊一乍”了很多次,但几乎没有产生实质性效果。

腾讯已经在医疗领域探索了很多年,“一惊一乍”了很多次,但几乎没有产生实质性效果。外界将腾讯的挫败,归咎于互联网医疗本身模式的内在缺陷。但这并没有抓住重点。

首先,互联网医疗虽然没有产生颠覆性的影响,但确实已经在逐渐改变医疗的现状。

  • “清理垃圾”。从今年开始,某些重度已经医疗广告的公司已经开始亏损了。这说明骗子单靠打广告骗患者的路,已经开始行不通了。这其实与大量互联网医疗公司持续开展的健康科普有密切关系。
  • 改变医患模式。原来,医院是医生和患者接触的唯一场所,但现在双方联系的路径开始变得多元化。而且医生开始有自己的“粉丝”,开始在医院之外建立自己的品牌。这已经让部分患者获得了多元化、个性化的医疗服务,只是这种服务确实不多。
  • 公立医院玩得溜。公立医院搞互联网+医疗是国家政策明确鼓励支持的,从院内的预约、检查、缴费到院外的随访,花样翻新、溜到飞起。

这些改变当然还不足够,但改变毕竟已经发生了。而且从互联网行业本身来看,也逐渐在实践的摸爬滚打中找到各自该有的方向。这个方向就是从服务疾病退回到服务生活。

最初,人们认为互联网医疗不成功是因为没有真正切入医疗产业链。于是,各家初出茅庐的初创公司,拼命朝着水又浑又深的医疗产业链里蹚。但这个方向非常不成功,医疗、医药、医保、患者等等,各方都不买账。

从服务疾病退回服务生活,是互联网医疗公司正在探索的方向。某种程度上看,比之前的效果要好。

在医疗健康服务当中什么最重要?以前大家觉得是名医,所以纷纷抢名医。其实是信任。如果没有信任,名医、服务、设备再好都只是一种“忽悠”。

这种信任怎么来?把用户的生活服务好,在他们每一个产生健康疑问的地方提供帮助,产生信任才有可能。有了信任,后面的服务才不是无根之水。

这是我看到的互联网医疗积极的一面。但腾讯的问题则完全不是这个,而是至今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

偶像包袱太重,以一种救世主的心态要一举改变全国人民的就医现状,要连接医保,要连接大数据,要连接医院,要连接医生,要连接患者,祖国神州大地到处都有腾讯连接的忙碌身影。累吧。

医疗的本质属性是啥?地域性。再牛逼的医院,也有自己的服务半径。腾讯这么全国下手为了啥?为了让当地百姓在就医的时候用微信?微信月活都超过10亿了,还需要这么地推?

为什么提到医疗地域性?

腾讯的总部在深圳,深圳是一个经济发达但医疗不发达的城市。如果腾讯真想改变医疗,能不能现在深圳做出点样子出来。

深圳经济基础好,政策开放,人口年轻,互联网基础好,同时优质医疗资源欠缺。这简直是一个构建全新医疗服务模式的优质试验田。如果深圳这么好的条件,腾讯都难以作为,那只能说明其他地方也都只是打打嘴炮。

当然,谈论一家游戏公司改变医疗,也许本身就很蛋疼。但毕竟留有希望。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健康智汇”

人已赞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